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場大的面積!燃燒的樹木和被炸彎了的炮管扭曲的掙扎著,在火焰中發出滋滋的燃燒聲!很多不要命的蘇聯步兵拿著他們手中的各種各樣的武器對著低空飛行的德軍飛機射擊,他們不知道這種飛機根本就不怵30毫米以下口徑槍彈的打擊,高強度輕量化的優質合金賦予攻擊機完美的強大防護力,精心設計的防彈外形更是增加了生存力。平常的步兵輕武器擊中飛機的外殼蒙皮只會被彈掉,不會形成任何的損傷。

飛機一波又一波的來來往往,時間長達一個小時!期間不斷有飛機遭到攻擊,但是沒有一架飛機被擊落。大多被擊傷而已!德國空軍大致搞明白了蘇軍防空部隊的能力,可能是因為這個地區運輸線路不流暢,大口徑的沉重的高炮不能運抵這裡,只好用美國援助的40口徑的防空炮來頂缸!大抵是因為美國人沒有提供高硬度的鎢合金彈頭,所以普通彈頭對於德軍飛機的傷害不大,基本上德軍攻擊機捱上一下兩下的還是能夠堅持著飛回去的。

受傷的飛機得到了很好地照顧,模組化設計的好處就是能保證哪裡不行了換哪裡。拆下來、安上去,維修工作就完成了!

飛機的數量很多,所以戰線崩潰的很快。蘇軍戰士們只好躲藏進了戰線後方的各種“章魚罐”子裡去,以便躲避德軍攻擊機那無處不在的火力。飛機盤旋轟炸之後,基本上蘇軍第一條戰線上面工事沒有了、大炮不響了、小炮被毀掉了。這個時候又一波掛載著不同彈藥的飛機飛了上來,他們是掩護黑壓壓的戰車叢集的!只有少量的豹三坦克在前面開路,其餘的戰車大多都是經過改良的3號突擊炮!經過小阿福妙手回春的重新設計,3突已經是脫胎換骨。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不次於精銳裝甲師裝備的88高平炮一樣的多面手!75毫米的火炮口徑不大,卻是基於豹三的50滑膛炮改進而來。跟豹三的最大射程同樣的,3突的滑膛炮能提供直射距離5000米左右的遠距離火力支援!只不過75炮發射的是榴彈,而50炮的是尾翼穿甲彈。這種戰車的作戰能力不次於88高平炮,在機動效能和隱蔽性上還勝出許多。1。9米的低矮外形加上區區22噸左右的戰鬥全重,比起88炮那32噸的龐然大物要輕快很多。

這是為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專門設計的適合於山地作戰的戰車,每臺車上都有的高噸位絞盤和長達2000米的天朝冰蠶拖車繩是一種很好的爬山輔助工具。有了這些專用裝備,3突爬上2000米的山坡沒有任何問題!

2。4升的旋轉活塞發動機提供420千瓦的動力,驅使22噸的戰車在公路上以時速80公里前進很輕鬆。這得益於重新設計的大行程懸架系統和履帶。與以前的三號戰車不一樣的是,懸架的設計要求是必須適合山地行軍的需要,因此行程很長,跨越壕溝的深度也比較大。履帶也是高強度的合金鋼鑄就,精細化的質量控制,和超越時代的冶金技術導致3突遠比t34的履帶要堅硬很多。小小的山石什麼的輕易碾碎不在話下。變速箱系統是一臺小巧玲瓏卻又效能很好的序列變速器,跟發動機組成的動力總成佔據空間不足半個立方,省出來的空間足夠安置武器,放置彈藥,人員位置的安排也有了足夠的餘度。車長5。38米、寬:2。62米、高1。9米的尺寸跟之前德軍的那一款沒多大出入,只是履頻寬了,車體窄了,側面加上了防彈鋼板,頂上加上了一個外形平滑的武器站,在不作戰的時候隱藏到車體內,戰時可以隨時升起來作戰。整體上看起來還是原來的摸樣。變化如此之大,也就是說除了外形之外,其他的全換了。這也造就了一種效能很好的步兵支援武器。在山地地區作戰的步兵有了它的支援就可以無堅不摧了!

乘員有3位,分別是司機,車長和炮手。自動裝彈機的裝備緩解了兵力不足,也極大的增加了射速。在急速射的時候,75炮完全能夠達到每分鐘20發的恐怖射速!

這些機動能力很優秀的坦克爬山涉水比豹三表現的還好,它們一群群的衝擊著毛子的陣地,只是一會兒的功夫就鑿穿了陣地,突進了蘇軍後方。

這麼強大的兵力,這麼多的飛機,這麼密集的炮火,還有這樣迅速的突破。這一切讓布瓊尼不得不思考德軍是不是要按部就班的從外而內,一次次一片片的攻下高加索。同時他不得不調兵遣將堵住缺口,不得不聯絡各個兄弟部隊,斯大林格勒的62集團軍,外高加索方面軍的丘列涅夫大將都先後知道了德軍在布瓊尼的防區發動進攻的訊息。他們一方面準備支援,一方面開始加緊備戰,取消休假,隨時待命。

為了製造一種逼真的主攻姿態,白起命令在此地指揮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