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幾位道君很靈驗,以後不妨來拜拜,捐些香火……不過你們這些領兵的就算了啊,一身的殺氣,血腥味老遠就能聞到,別要汙了這清淨之地……”
一句玩笑下來,眾人皆笑,趙石並未多說什麼,但就這麼一句也就夠了,之後這小道觀的香火想不盛都不成。
尤其是這話傳出去以後,民間百姓可不管那麼多,聽說宣撫使大人在這裡進香,都說此處神仙靈驗,那還用問旁的什麼嗎,自然是靈驗的,於是乎,小道觀很快便成了大同城外一等一的好去處。、
便是離的老遠的人,也不辭勞苦紛紛慕名而來,使這處小道觀一躍而為河東道觀中的翹楚……當然這是後話了,這裡暫且不提。
這還不算完,在道觀中用了飯後,趙石下了自領河東宣撫使之後,第一道政令,封了一個道官兒出來,掌河東佛道諸事,這人不問可知,就是凌雲老道士了。
並令河東所有道觀,佛寺,捐獻銀兩,為凌雲道官兒擴建道觀,接著還給凌雲道士下令,讓其於來年春天,招河東各道觀,寺廟住持,來大同共參盛事,至於名頭,讓凌雲道士自己想。
談佛論道也好,參見他這個道官兒也罷,只要把人都給請來就成,請不來的,趙石冷笑,不服朝廷管束之人,要之何用,只需報上來,交予官家處置便好……
至於這道官兒能管些什麼,趙石懶得去想,讓知府大人派人與凌雲道士相商即可,目的卻很清晰明瞭,河東道觀,寺廟很多,卻亂的厲害,與匪類勾結的不在少數,藏汙納垢的更多。
今後若再有這等事情,一旦查實,便由道官兒出馬,官府輔助,一舉擒拿問罪,周圍人等一聽就明白了,還是那次刺殺弄出來的事情,大將軍雖未大動干戈,卻還記得呢,這是要找些後賬出來了。
不過這手段嘛,好像有些出奇,暫且還咂摸不出什麼味道來,只有等有了些眉目,才能看出好壞出來。
但對於凌雲道士來說,這可真的是夢寐以求的,背靠官府,創門立派,在此一舉,多少有大德之士畢生所求,就這麼放在了自己面前,若不抓住,三清祖師都要怪罪座下弟子錯失良機的。
沒有任何的猶豫,凌雲道士便領下了這個如今品階不明,所管也不清楚的官職,順便,也成了河東地面上第一個能在宣撫使大人面前說的上話的紅人。
雖然只是個道士,官職還很古怪,但對於河東一些有心人來說,這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也意味著,大秦的官場,在這個時候,向河東之地的人才開了一道門縫出來……
(月票,月票,三更到了,更讓人高興的是,下個星期還有推薦,雖然好像沒聽說過的推薦位,但總歸是有,一個月兩次推薦,對將血這樣的老書來說,應該算是不錯了,哈哈……)
(網網)w
!
第十一卷 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四十七章 借力
而十幾日之後,一行數十人來到了大同。
這些人形形色色,他們並非一起來到的大同,而是在幾日之間,陸續來到,來到之後,立即分散於大同各處。
而此時,離年關也越發的近了,大同終於顯出了一點過年的氣氛,尤其是宣撫使府邸,更是張燈結綵,準備在過年的時候熱鬧一下。
不過大同這裡,跟長安自然無法相提並論,就算熱鬧,也熱鬧不到哪裡去,天寒地凍不說,戰亂之後,許多人家都是服喪,大同百姓神經再是強悍,於這樣一個年景之下,日子也只是勉強湊合著過而已。
尤其是聽聞宣撫使在城外遇刺,更是為這個年關蒙上了一層陰霾,大同百姓已經被折騰的怕了,所幸的是,秦人並未因權貴遇刺而大動干戈,這讓百姓心裡多少安穩了些。
更是有許多人在暗地裡咒罵那些膽大包天的刺客,肯定是金人走狗,大家日子過的剛安穩些,就又來胡作非為,弄的人提心吊膽的,詛咒這些王八蛋不得好死,死後也要下十八層地獄……
大同府知府大人激憤過後,知曉宣撫使大人不想鬧的太過,心裡其實也是多少放心了下來。
作為一府之尊,關心的不是旁的什麼,而是百姓民心,轄下子民過的好了,才能顯出他們的本事,若這麼三天兩頭的鬧下去,地方政務可怎麼是好?
所以,本就與宣撫使大人相處的不錯,這次事情過後,知府大人卻是覺著,大將軍雖然名聲差了些,但還是很能體恤下情,做事也有些章法,並不如傳聞中是那種凶神惡煞,只知道打仗的赳赳武夫。
要不怎麼說呢,這人是要講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