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皇極數”的孔先生為早年的袁了凡先生推算了他一生的運程。
在學而優則仕的古代,科考是大多讀書人的出路。
孔先生為他算定了:縣考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
袁了凡每次考的結果,都與之相符。
哪一年該當補廩生,哪一年成為貢生,哪一年當縣長甚至五十三歲那一年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都被一一推算出來。
這位袁了凡先生前半生一直被命運所拘束。生命中所有的大事都被孔先生算得準準的。
直到遇見了雲谷禪師,他的人生軌跡才開始發生轉折。
透過修身改過,積德行善,他最終活到了七十三歲。
求官,求子皆能如願。起後半生所得,完全不在孔先生的推算之中。
因此,袁了凡先生也成為了一位扭轉命運的高士。
他寫給子孫的《了凡四訓》,一直被後人學習著。
誰不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將其掌握在自己手裡?
沒有人願意被命運所驅使和奴役。尤其是命運不好的人,更想鹹魚翻身。
李逍塵仔細想過,修仙一事,即使能修成仙人,也終究逃脫不了因果定律。
菩薩尚且畏因,何況是凡夫眾生?
只要人還有念頭,那麼就會有命運的存在。
無論善與不善,心念一起,便種下因,日後必結成果。
想要做到無念,談何容易?
既然不能無念,就只能讓善念增長,不起惡念,不做惡事。
如此一來,即使有果報,也是善果。
這正是《佛說十善業道經》裡,世尊佛陀對龍王所說的: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夾雜。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李逍塵在秦逸川面前放出了大話。如果不能證明給他看,命運確實可以改變,那麼秦語菲豈不是得被迫嫁人?
一想到秦逸川父女倆都是一副隨順命運的樣子,李逍塵氣血上湧,立時生出勇猛心。
他就地端坐,依照太玄天清道的法門聚氣凝丹。
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實幹出實效,才是硬道理。
善要行,仙也要修。唯有性命雙修才會全面快速地改變命運。
李逍塵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實力。如果以這種狀態去參加那個修仙界年輕翹楚雲集的子仙會,必然會慘敗而歸。
近的來說,就憑這點修為,再對上那兩個曾把姜蜜兒打成重傷的黑衣人,一定毫無勝算。
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
初發之心,最是猛烈。也有發心之初,成佛有餘的說法。
發心就是一個人的志向。
目標明確,方向正確,努力用功,堅持不懈,終究會到達夢想的彼岸。
李逍塵從來沒有過那麼想要獲得力量的心態。
他竭盡所能,迅速而不失謹慎地匯聚著天地三元,凝于丹田。
那顆已有一定大小的內丹一點一點在變大,雖然極為緩慢。
隱藏在氣海深處的那股熟悉的力量,彷彿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意,配合著李逍塵凝聚著內丹。
有了這股力量的相助,李逍塵事半功倍,令身中的內丹壯大不少。
驚喜之餘,他更加勤勉精進,躬耕不輟。
出乎意料的是,這粒內丹還沒長到玻璃跳棋子那般大,便突然無法再增長了。
任由他怎麼往其中關注三元,也無濟於事。
無法再進行下去,李逍塵只得暫時作罷。
給內丹的周圍張開了多重保護膜和過濾網,他才收工睜眼,想找姜蜜兒問個究竟。
在客廳轉了一圈,沒見到她人。李逍塵轉到樓上,晃到她房間外。
房門虛掩,並未關實,也不知裡面有沒有人。
李逍塵禮貌性地敲了幾下,問道:“姜蜜兒,你在裡面嗎?我可以進去不?”
“嗯噢不,不許進來!”
李逍塵急著想弄明白自己心中的疑惑,聽到她“嗯”的時候,便一推門,飛快衝入了房間。
當姜蜜兒把剩下的話脫出口時,他已經瞪大了雙眼,直勾勾望著站在鏡子前袒露背脊的俏麗佳人。
他那因驚訝過度而伸張至極限的下巴,幾乎要脫臼了。
“出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