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由於將住房轉化成了再分配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人口的增長又遠遠超過了住房建設,每一箇中國人都經歷過幾口人擠在一間屋裡的年代。以上海為例,這個昔日的繁華之都的人均住房面積甚至從1949年的3�7平方米,降至1963年的2�2平方米,Xiaoming Chen & Xiaoyuan Gao; “Urban Economic Reform and Public� Housing Investment in China”; Urban Affairs Quarterly;No�1(September 1993); p�120�即使是改革開放18年後的1996年也不過人均8�7平方米。在那個時代,在全國人民羨慕上海的工業用品的同時,上海人“鴿子籠”式的住宅也成為全國人民詬病的物件。但是,在1990年代後期,奇蹟出現了。當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伴隨著上海中產階層的增長同步而來時,購買商品房很快成為大眾消費的主要專案之一。
人均GDP在5000美元的上海人,商品房個人購買比例從2000~2003連續四年超過了90%,2003年商品房竣工量、銷售量和存量房交易量分別首次超過2000萬平方米,到2004年上海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29�35平米,一躍成為全國之最。陳曉平:《上海人均住房面積達29�35平方米,居內地首位》,《上海青年報》2004年8月9日。而且,沒有人想到的是,上海住宅的平均價格也由1998年的3026元/平米,飆升至2004年的8124元/平米。上海的房地產因為中產階層數量的激增而紅火了一把,而狂升的樓市也給大大小小的中產們徒增了幾倍資產,以致2005年需要政府出面,打“組合拳”來抑制高熱不退的上海樓市。李海鵬、柴會群:《上海:進退節點上的樓市》,《南方週末》2005年4月21日第1~4版。
除樓市以外,中國汽車工業近年的發展速度也令人瞠目結舌。2003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450萬輛,同比增長40%,其中乘用車達到206萬輛,增長高達62%。而這206萬輛乘用車中的70%為個人消費者所消費,而在前一年這一數字還僅僅是50%。用上海通用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