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黎元洪的二夫人危氏倒很有見識,她見大勢已在急迫,若不承認,即刻有性命之危,當下代傳命令出去道:“都督已承認哩,你們快去分頭進行。”這令一出,眾人齊呼萬歲,就去攻打鄂撫的衙門去了。那鄂州革命成功的訊息紛傳開去,各省都響應起來。這一下子把個清政府慌了手腳,平時本勉強支援殘局,一旦有事,簡直無法措置了。其時清廷的大臣,如世續、瞿鴻機、盛杏蓀輩,都是奉命謹兢而不能做事的人。清廷萬分不得已,把去職的袁世凱重行起用,著他帶兵去拒民軍。
講到袁世凱的為人,足智多謀,胸負大志,他原是項城人,是個監生出身,仗他老師李鴻章的引挈,也做過朝鮮委員。當袁世凱幼年的時候,他的老子袁甲三本在李鴻章的幕府。袁世 凱謁見鴻章,還在髫齡時期。李鴻章見他一舉一動,便嘆謂幕友們道:“此子功名富貴,將來遠在老夫之上,你們不要輕視他。”所以袁世凱在李鴻章的幕下足足守了十二個年頭。
一天,有一個僕人和廚役吃醋爭風,二人便私鬥起來。廚役持刀追殺僕人,那僕人無處躲避,跑到李鴻章的書房裡來,廚役也緊緊地追趕著。李鴻章正在看書,袁世凱侍立在一旁。
這僕人逃進來時,李鴻章只做不曾看見一般;廚役追到了書房,竟把僕人拖了出去,用刀將他砍死。事後,有人問袁世凱道:“李老師的不管閒事是他平素的脾氣,你在旁邊為什麼也見死不救呢?”袁世凱笑答道:“你們見廚役持刀殺人麼?那麼,僕人一樣有兩隻手的,何不拿刀對抗的呢?他卻聽人砍死,連手也不回一下,顯見那僕人是個極無膽量和毅力的人。這種沒用東西,留在世上做贅疣,不如任他去死了的好。李老師不去喝止救援他,也是這個意思,我何必去保護這無用人呢。”袁世凱這段話,有人傳與李鴻章聽了,李鴻章拈髯笑道:“孺子真知我心也 !”因此把袁世凱漸漸地重用起來,不上幾年,做了駐朝鮮的委員了。
原來李鴻章的遇人好獎勇摒弱,對於部下的私鬥,誰人膽小吃虧來訴苦時,反受責斥,說他沒用咧;而勝了的人轉得蒙賞。因此李氏部屬每逢到戰鬥,無不勇往直前,沒有退後的,就是這個道理。至於袁世凱呢,也是清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故此不得不細述一遍啦。袁氏自朝鮮卸職回來,便受知於榮祿,令他為小站練兵督辦。袁世凱在這時,乘間培植他自己的勢力,收了些有本領的將領,那陸軍四傑,如馮國璋、段祺瑞、王世珍、張惠芝等,一時是很有名的。戊戌政變,拳民起事,袁世凱已做了山東巡撫;辛丑迴鑾,薦任直隸總督;光緒末年,兩宮賓天,溥儀入繼,醇王載澧攝政,把袁世凱免職閒居。但袁 世凱雖然在家閒散著,他常常對家人說:“清廷不識人,現將我去職,我知他們不久就要起用我的哩。”及至革命在武昌起義,時在宣統的辛亥年,袁世凱在家聽得這個訊息,便跳了起來道:“我的出山時期到了,你們快把我應用的衣物一齊收拾好了罷。”家人還都笑他是空想咧。不料到了第三天上,清廷果然下旨,召袁世凱進見,訓勉了幾句,加上他的官爵,把全國的兵權都歸袁世凱指揮。袁世凱是何等角色,一見時機已至,故意搭起架子,遲遲不肯進兵;又經清廷下了特命,將袁世凱當作洪楊時的曾左看待,滿望他支住殘局,把失地恢復過來。
袁世凱一得大權,一面暗中佈置局面;一頭派馮國璋出兵,和軍民開戰。馮氏在當時,他手下的鎮兵也很有善戰之名,他和民軍交鋒,民軍究屬未經訓練的多,因是給馮國璋殺得大敗。
可是,這時的民軍勢力已成,各地紛紛響應,只仗馮氏一族之師也休想成功,不過令民兵多流些血而已;況且,孫文已在金陵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了。天下民意均歸向共和,單靠袁世凱一人也是獨木難支。袁世凱察風觀色,也知自己用強是不行的了,於是就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民黨一方面呢,以袁氏擁有重兵,也不能不有所顧忌。這樣的兩下一併,你礙著我,我畏著你,不是成了僵局嗎?結果,終至於雙方講和了。
這時,清廷的攝政王載澧當夜進宮去見隆裕太后。即由宮中召集瑾太妃和滿族親王大臣載振、載洵、世續、陸潤庠、大傅等,開了一個御前大會議。以為袁世凱擁兵不進,各省皆舉白旗;端午橋輩且以身殉,張彪夜遁徐州,張勳退出南京,清朝的大勢已去,就是強做,也得不到什麼便宜。各地旗人又遭民兵殺戮,報復進關的仇恨。一朝兵敗將亡,滿族很是危險。
所以,決定和民軍講和,由清廷下詔遜位。當下就規定了清室優待條件,一例不加殺戮,並由民國政府正式成立,每年賜給 清室優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