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許氏兄弟公司還是巨星經理人公司,現在人員已經比最早之前多多了。原有的薪酬體制不能更好的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所以是到了有必要調整的時候了。
許貫文、許貫英、許貫傑三人也對調整工資沒多少意見,許氏兄弟從小就是窮苦人家出身,所受的教育也是安貧樂道小富即安,沒有說一定要億萬富翁富甲天下。
何況本來許貫文兄弟拍電影就是諷刺為富不仁,為窮苦大眾發聲,他們骨子裡也把自己當成老百姓,所以對錢財其實不是特別在乎。尤其最近兩三年,公司都大賺特賺。
尤其許貫武開闢了美國的市場,許氏兄弟公司的影片賣過去,都有幾百萬美元的票房,比邵氏、嘉禾一年的電影票房總和還多,所以也有資本給員工多發點工資。
“二哥,漲薪酬是普遍漲幾成,還是按照分工不同,再分別處置?”許貫傑問道。
“當然是按分工不同分別處置,我建議是幕後工作人員普遍提薪兩成,然後編劇、剪輯、配音這三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再按電影的票房分成。”許貫武提議道,“另外製片人、導演、主演原來薪酬不變,同樣給他們票房分成的權力。”
“那分成多少才合適呢?”許貫英問道,“編劇、剪輯、配音幕後工作者,如果同製片人、主演、導演分成一樣多。只怕這些製片人、導演、主演會不願意啊。”
“編劇、剪輯各分百分之一。配音的人數多點。就百分之二好了。”許貫武想了想道,“製片人、主演、導演各百分之三。這樣分配如何?”
“那這麼一來,他們豈不是就佔了13%,我們辛辛苦苦出錢、出薪水,才佔17%啊。”許貫傑當即說道。
“是啊,我們讓利的幅度也太大了點,如果一部戲有叄佰萬票房,那麼總共我們分到九十萬港幣。刨除成本之後我們甚至都賺不到錢。”許貫文搖搖頭道,“而且票房分紅也不好處理,尤其是像海外票房。比如美國那邊,一部戲三百萬美元,他們就可以分到幾十萬港幣。這樣一來,拍不了幾部戲他們就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了。到時候一解合約,展翅高飛了,我們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是啊,我們讓利是讓利,但也不能幅度這麼大。”許貫傑擺擺手道。“依我看就只分香港本地的票房好了,外埠票房或者賣埠版權收益。我們一律不再分成。”
“不錯,阿sam說的有道理,二哥我們也不能太吃虧啊。”許貫英說道,“其他公司片酬還沒有我們公司高呢,我們同意分香港的票房已經算大方了。”
許貫武聽了點了點頭,他之前考慮的方案是參考美國好萊塢的樣式。在那邊無論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都可以參與到影片的分成之中,而且比例還是相當大的。
湯姆。克魯斯憑藉在《世界大戰》中的分成,一舉獲得上億美元的鉅額分紅,而基努裡維斯同樣憑藉在《駭客帝國》裡的演出,獲得高達三億美金的票房分紅,聽起來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一樣。
讓這些臺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參與到影片分成,即是為了降低影片的投資成本,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凝聚人心,讓工作人員為了自己的利益,付出百分百的心血和努力。
不過許貫武在擬定製度的時候,卻忘了參考香港現在的現實了。別說早就垂垂老矣以摳門著稱的邵氏了,就連嘉禾對待旗下員工也沒有大方過。
別看資料上都說嘉禾採取衛星公司制,扶持有才華的人成立公司,給他們投資讓他們拍片,並參與到票房分紅中來,其實全都是騙人的。
許多當年同嘉禾合作的人,到最後無一例外全都鬧翻了。原因就是嘉禾的票房分賬弄得一塌糊塗,原本海外票房非常高的影片,賬本上竟然只有幾毛錢。
許貫文為嘉禾拍了那麼多賣座片,接過票房分賬少得可憐。鬧到最後要陳杰英跑到嘉禾親自去查賬本。
洪京寶更可憐,在嘉禾呆了至少十幾年,按理來說八十年代絕對比程龍要風光,《五福星》系列、《富貴列車》、《a計劃》、《霸王花》系列、《殭屍先生》系列、《鬼打鬼》系列等等,全部都是賣座的影片,票房都有千萬港幣以上。
按說單單靠票房分紅他都可以吃喝不愁了,但現實是洪京寶一大把年紀了,還要在熒幕上打生打死,為咩?!就是因為嘉禾的分紅賬單一塌糊塗,許多賣座電影一毫子分紅都沒有。
洪京寶講義氣當時沒有撕破臉皮,但事後回想起來依然憤憤不平。
除了許貫文、洪京寶在離開嘉禾時鬧了很多不愉快外,王精在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