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隨之門庭若市。1981年,堤義明在巖手縣的霞石地區,開發了一座與富良野一樣的滑雪場。這裡是巖手縣內惟一最適合開發滑雪場的地方,因此,他可以享有獨佔市場的效應。 接著,堤義明又相繼在其他一些旅遊度假聖地,秉承穩健堅實的原則,實施綜合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堤義明秉持著“一定以當地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絕不插手當地政治”、“造福當地”的原則,為開發地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與當時人們印象裡商人的“惟利是圖”大相徑庭。為此,還有許多地方官員親自拜訪堤義明,希望他能去當地開發。 在堤義明的領導下,集團迎來了超額的豐收,地區開發成為西武集團的主要發展方向和利益主要來源。為此,同一時代的松下幸之助稱讚他:“堤義明君是集創業與守業於一身的第二代,他身上所特有的帝王素質,如果是在古代,他就是中國唐太宗那樣的盛世明君!是中興之祖!” 堤義明不會就此滿足,在地區性開發興起的同時,他看到了其中的雷同趨勢,而隨著時代的前進,年輕人愈來愈追求偶象,於是,他想從新的方面來挖掘一下,來滿足大眾的新要求。 1979年,堤義明收購了他的“獅子”棒球隊。當時的他儘管不懂棒球,卻看中了棒球這個普及的、具有刺激性和冒險性的體育專案,事實證明,後來棒球在日本幾乎是“國球”。他把這支隊伍按照企業來經營,接手的第一年,西武獅子隊場場輸球。但是到了第2年、第3年就躍升為第4名,1983年榮登日本職業棒球聯賽的總冠軍。與此同時,他又加強球場經營,要求“我們的球場必須有自己的特色,以‘服務質量第一’為口號”。他的紀念品銷售每年達30億~40億日元,是銷售量居第2位的10倍。沿著這個思路,他又在網球、滑雪等多項體育專案上耕耘、收穫,成為日本體育界的巨腕人物,曾任日本體育協會副會長,並代表日本體育協會出席奧運會。 可以說,堤義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實現了父親對自己的期望,無論是在財富上,還是在名譽上,他都是成功的。 世人矚目的西武精神 今天的西武集團擁有上百億的財產,大約10萬名員工,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集團,堤義明是如何實現自己的領導呢? 堤義明對待員工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絕對不開除員工。但他一直要求員工應該具備忠誠。與才能相比,更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忠實地依從公司的旨意來做事。 “感激和奉獻”,這是堤義明從父親那裡繼承而來的西武社旨,這不僅是員工對顧客的心境,同時也應該是員工對公司的一種感情。這種精神就是西武成功的原因,是員工不願離開的原因,就是西武精神。 堤義明嚴格地施行條例分明的原則。如果職員對分配給予的工作忠心耿耿,知難亦進,就絕不會輕易地調動他的工作。一般的職員一旦被調回總社,就好像是飛黃騰達,頓時身價百倍。可是在西武,調動本身可以視為失職。這就是西武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 在堤義明的觀念裡,職員進公司三年以後才能做出評價,否則就不知道他真正的價值。有的人開始時工作很得要領,第二年起就開始動腦筋偷懶,而把不願做的事推給別人去做。頭腦靈活的人,總有這種傾向,愛耍小聰明,想逃避艱苦的工作。 堤義明很討厭“聰明人”,對那些一上手工作便能幹得十分出色冒尖的員工,從不輕易給予寵信。他的原則是“看人看三年”,不到三年不做評價。因為,他發現,幹工作,一時幹好並不難,難的是長期幹好;少數“聰明人”頭一年表現出色,第二年起就開始動腦筋偷懶,倒是起初成績平平的人,一旦進入角色,便能堅持長久地埋頭苦幹。堤義明的這一主張源自他對公司職員的工作性質的獨到見解:他們應做馬拉松運動員,而非短跑選手。 相反,開始時動作遲鈍的、缺乏表現力、又其貌不揚的職員,也許領悟力較差,不容易掌握工作要領,但一旦掌握就絕不會偷懶。而且,這種人還擔心如果不加緊努力就會被人趕上,所以努力不懈,即使別人不願做的工作他也做。 出自於這種獨特的思路,堤義明對經理和子公司的社長的提拔方法也別具一格,能言善道、思路敏捷而又自命不凡的人,基本上絕不會被安置在重要的崗位上。 堤義明表示,一項工作如果不做上20年,就不會成為真正的專家。西武體系的旅館和高爾夫球場的經理,多半在同一職位上持續待了10年、15年。    
東瀛巨人(3)
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堤義明認為自己是從中國古代的哲人荀子身上,得到智慧的啟發,經過幾番涵養,終於成就他一生的事業和使命。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