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川軍、湖廣軍隊,相繼離開河南,回到各地的駐地去。

川軍參將王允成留下來了,進入了鄭家軍。

一切基本安排妥當之後,鄭勳睿囑託徐望華給朝廷寫奏摺了。

“徐先生,戰況我不需要強調,你都是知道的,向朝廷提出哪些要求,你也要多考慮,有三個方面是必須要重點強調的,第一個方面是各方面的戰功,特別是天雄軍和川軍,有著巨大的功勞,必須得到嘉獎,第二個方面是鄭家軍的事宜,以前一直都沒有明確,這一次必須要明確下來,鄭錦宏出任總兵官,楊賀、劉澤清出任副總兵,劉澤清暫時兼任榆林總兵,洪欣濤、洪欣貴、洪欣瑜和王允成出任參將,蘇蠻子、蘇從金和王小二出任遊擊將軍,其餘的軍官人選,讓鄭錦宏和楊賀等人商議,儘快提出來。第三個方面,是有關下一步剿滅流寇的行動,我的建議是不需要大規模調動各省的軍馬,各地在剿滅流寇的同時,注重民生,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這樣才能夠真正杜絕流寇,也讓四處流竄的流寇沒有安身之地。”

鄭勳睿說的很慢,徐望華很快記錄。

鄭勳睿說完之後,徐望華沉思了一會開口了。

“大人,是不是為此次戰鬥的相關情況,做一些說明,老回回、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逃脫了,屬下覺得,朝廷肯定是要求繼續追剿的,可目前的實際情況,暫時不適合圍剿,若是強行去進攻,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這方面若是不能夠做出解釋,皇上怕是要怪罪的。”

“徐先生,你以為奏摺之中解釋了原因,朝廷會採納嗎。”

“就算是不採納,也要在奏摺之中說明情況。”

“好吧,就按你的意思寫,此外,過天星惠登相、射塌天李萬慶、混十萬馬進忠、改世王和橫天王等流寇的首領,全部都押解到京城去,這些人讓朝廷去處置。”

徐望華愣了一下,這好像不符合鄭勳睿的性格。

“徐先生,我曾經說過,楊鶴大人與陳奇瑜大人的老路,我是不會走的,將這些人押解到京城去,也能夠堵住很多人的嘴。”

徐望華恍然大悟,看著鄭勳睿點點頭。

“奏摺儘快送到京城去,我不能夠在滎陽停留太長的時間,名不正言不順,我不能夠插手地方上的事物,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多少的事情可以做了,想必奏摺到了京城,聖旨很快就會下來的。”

第二百二十章彈劾

崇禎七年的進士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三人全部都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在外擔任知縣的張溥,也調回了京城,進入了都察院,成為正七品的監察御史,吳偉業則進入了禮部,成為了正六品的清吏司主事,這五個人很快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引發了不少人的注意。

張溥的調整本來是平級調整,原來擔任知縣也是七品,可意義絕不一樣了,京官和地方官本來就有著很大的不同,同時監察御史的身份更是不一樣,可以彈劾朝廷的任何官員,而且每次的早朝都是要參加的,從這一點上面來說,張溥明顯得到重用了。

應社和復社的影響還是存在的,張溥是復社的領袖,楊彝是應社的領袖,這五個人的聯合,迸發出來的力量還是不小的,不過因為鄭勳睿和楊廷樞的崛起,讓他們的影響大打折扣,畢竟鄭勳睿已經是正三品的兵部左侍郎,楊廷樞是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而且很多人都知道,鄭勳睿、楊廷樞和張溥、楊彝、龔鼎孳等人是割袍斷義的,他們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從力量上面的對比來說,鄭勳睿和楊廷樞是佔據了絕對優勢的,鄭勳睿在延安府知府和延綏巡撫的位置上面,做了太多的事情,特別是在剿滅流寇方面,立下的功勞,滿朝皆知,他們之間若是出現爭鬥,張溥等人顯然不是對手。

崇禎七年的時候,由戶科給事中調任慶陽府知府的陳堯言自殺,曾經讓朝廷震動,畢竟慶陽府是延綏巡撫直接管轄的地方,而且陳堯言是眾所周知的東林黨,這是否意味著鄭勳睿與東林黨之間,也爆發出來很大的衝突。

張溥和吳偉業等人,是得到東林黨舉薦和吹捧的,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關鍵的時刻,張溥能夠得到重用,而且是到了監察御史的位置上面。

就在眾人尚在猜忌之中的時候,順天府尹劉宗周因為不願意進入內閣,被調到工部出任左侍郎,少詹事姚希孟出任順天府尹,臨川縣知縣張採,調任都察院監察御史。

這樣的調整,讓滿朝文武大臣看不透。

張採其人,崇禎元年的進士,南直隸太倉人,應社的創始人之人,與張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