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9部分

人除了興獻王府的周林之外,剩下的人都是陝甘的世代武門出身,軍帳的這些人出身不同,不過都是知道軍中的各個規矩,比如說面前這個太監拿出的令牌。

調兵王命令牌,一面為龍紋,一面為虎紋,虎紋處圓圈圈出一個令字,平日調兵一般用不到這些東西,因為各處的巡撫欽差手中自有關防和尚方寶劍,若是尋常的軍事調動,旨意傳到就可以了。調兵令牌這個屬於皇帝的私人信物,近似於古代的調兵虎符,往往是皇帝越過兵部直接動手,比如正德年間的劉六劉七之亂,正德就是用令牌直接調動了邊軍。

軍帳中的***還算是明亮,周林,管海都是在那裡看的明白,太監手中的令牌肯定不是假貨,下面的人聽旨的時候都是要跪下,但此時的情景實在是太過詭異,在黑夜裡面,一個宦官化裝成平民的模樣來到了城外的軍帳之中,並且拿著調兵的王命令牌,還有皇帝的旨意。

實在是太過不合常理,任誰都是要小心對待,況且來自延綏的這支邊軍已經是在京師的城外駐紮了五天左右,雖然現在是各路軍馬緊張的調動,不過城內一切都是如常,絲毫看不出什麼不對的地方。

換句話說,實在是看不出什麼需要調兵的事情,這幾個將官的遲疑落在了公公的眼中,管海的手已經是摸上了刀柄,在軍帳外面有幾百名親兵家將在那裡守著,公公知道自己說錯一句話,立刻就是被剁成肉泥的下場。

不過他絲毫也不慌張,在軍帳之中已經有些暖和了過來,小三的手也不顫抖了,又從懷中掏出了一張黃色的綢布,遞給了站在最前面的周林。

周林遲疑著接過綢布,後面的管海和幾名軍官都是圍上來,一看到綢布上的字跡,周林頓時失聲驚喝道:

“這是聖上的筆跡!!”

這些人雖然是武人,但是卻也不是那種不識字的莽漢,很快就是看完了綢布上的內容,看完之後各個的臉色大變,周林是興獻王府的舊人,他說是嘉靖的親筆,那就肯定是一點也假不了了。

這時候軍帳中的將領們再也沒有什麼懷疑,齊刷刷的對著公公跪了下去,口中低聲的說道:

“下官接旨。”

不過這一夜軍營之中除了幾位將官的親兵和家丁都是被交到大帳之外守衛,其他倒也是一切如常,這些家兵家將們也都是距離大帳外面五十步背對大帳,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沒有人發現什麼不對的地方。

接下來的幾天,駐紮著陝西邊軍的大營依舊是特別的安靜,士兵們出來操練,修繕營地什麼的都是沒有什麼異常,京師周圍的十幾個京軍的大營還是喧鬧如常,好像是集市一般。

說起來,瓦刺蒙古的六萬大軍南下的訊息已經是快有三個月了,從初秋一直折騰到快要過年,京營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全副戒備,每天派出探馬什麼的就近搜尋,設定哨卡,儘管邊境有烽火臺,但是那個並不能說是太過可靠。

結果折騰了這麼長的時間,壓根沒有什麼訊息,大家很快的就是懈怠下來了,平常如何還是如何,甚至比起平日裡面更是放縱,還有這樣的說法為這個辯護,說是早晚要把命賣了,此時不盡情享樂還等

候呢?

戍守在京師周圍的京營懈怠下來,在京師西南門的那些守門計程車兵也都是不像開始那樣的緊張了。

韃子要大舉南下的訊息傳過來之後,守門的這些士兵也是最緊張的一部分,他們的任務就是及時的把門關上,所以每天都是扯著脖子眺望遠方,稍微有些煙塵揚起,這邊馬上是幾十個人擁擠在城門的邊上準備動手,他們這裡一慌張,住在城門邊上的百姓也是慌張異常,他們的恐慌迅速的蔓延全城。

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甚至有時候還蔓延成了全城的大騷亂,還有地痞無賴趁火打劫,錦衣衛和東廠都是把手中的力量全部的撒出去鎮壓,才穩定住了局面。東廠提督黃錦和錦衣衛指揮使陸炳也都是下了狠心。

把製造騷亂的人砍了幾十個,這才算是沒有鬧出蒙古韃子還沒有過來,京城就自己崩潰的笑話。

現在說起來也快要過年了,城門邊上計程車兵門早就是不管什麼蒙古韃子過來的警報了,恢復平日那種無所事事的樣子,百姓們也都是出城進城的置辦年貨和走親訪友。

這天的天氣很不錯,守衛城門計程車兵很多人都是靠在城牆根曬太陽無所事事,臨近年關,那瓦刺蒙古韃子南下的訊息越發的成為了一個笑話一樣的說法,反倒是有些守門計程車兵自己開玩笑的時候還互相喊‘韃子來了’。

本來年關的時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