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帶十名孩子走,程老二擔心自己的孩子選不上,所以連忙表態願意出錢。

程老二是名壯年漢子,這位獵戶狩獵的技巧全村第一。由於常年不在家,孩子缺乏父愛而頑劣不堪。幸好他豐厚的獵獲足以支援不斷的道歉行為,使鄰居還能容忍孩子的頑劣。

其實,程老二當初分送獵物的舉動也是出於無奈。因為宋人的保鮮技術缺乏,因為獵物無法儲存,所以狩獵技藝高超並不能使人富足,多餘的獵物只能趕緊送出去。所以程老二雖然本事大,但也家無餘財。

趙興來了後,程老二的處境變了。趙興“發明”了煙燻肉、燒臘肉、醃漬肉等保鮮技術,並開始把成品切割出各種造型,裝在精美的竹器中銷往大城市。這些“深加工”山貨,頓時成為權貴們桌上的珍饈。

對獵物的需求量大了,程老二乾脆組織了個狩獵隊,負責給趙興提供原料,而後迅速成為村裡的“暴發戶”。僅僅一年,原本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他也成了程家坳“二富”,穿得起綾羅綢緞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話是不是李白說的,程老二不知道,他甚至不知道是否有“李白”這個人。不過,程老二明白一個簡單道理:不能跟丟了老師。孩子跟趙興走的近,不僅能識文斷字,還能學會一門手藝。

趙興這次打算幹什麼?“遊學天下”,讀書人的高雅事。程老二“衣食足”了便想著下一代有出息,這麼高雅的事,老師只帶十個人走,能缺了誰?誰又知老師這次出去,還會教學生啥玩意兒。到時候,別的孩子會我家孩子不會,那我還是“程老二”嗎?

想到這兒,程老二才不顧祠堂秩序,神色急切地插話。

程老二這憨貨都知道其中的奧秘,火塘邊圍坐的“長老”個個都不傻。程老二插話後,其餘長老也不顧祠堂秩序,紛紛表示:一定讓自家小子帶齊路費和乾糧,追隨老師端茶倒水……

讓趙興這一攪和,祠堂內的討論頓時跑題了。

程同蹲在火塘邊一直沒插話,許久,他甕聲甕氣的問了句:“老師要去黃州麼?”

趙興點頭。

程同“哦”了一聲,決斷:“如此,老師且安歇吧。”

趙興起身告辭。

在他身後,祠堂裡的人繼續忘了開會的目的,他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起孩子們即將開始的遊學。

孩子都能遊學了,家長馬上感覺身份提高了不少……嗯,自己原先也就是鄉民一個,但現在,似乎該稱自己為“員外”了。問題是:程家坳裡都是“程員外”,不好區分。

討論到這兒,幾個“長者”興致勃勃的商議:也許該依據排行,把自己稱呼為“程二員外”、“程三員外”……或者去找老師給自己取一個名字,以後按名姓稱呼,例如:“程同員外”,等等。

談到“程同員外”,人們又不禁望向了一直沉默的族長,祠堂裡的聲浪頓時降低許多。

程同自趙興離去就一直沒說話,只顧低著頭,用撥火棍在火塘裡畫圈圈。程二是個楞子,他咧開大嘴用新稱呼稱呼族長:“程大員外,你給個主意——我們該咋辦,大夥兒都聽你的。”

程同氣急。

這都什麼事兒,原本該討論的是“年度工作計劃”,現在居然討論起“員外”的問題。他重重一頓撥火棍,沉聲喝道:“夯貨——老師這是打算走啊。”

程老五不解:“不會吧?咱村待他不薄呀。”

程同理解不了私權概念,而在這個時代,程同的做法完全符合宗法符合律條。他感覺到趙興的不滿,但不知道對方為何不滿,所以他邊說邊整理思路,但這一整理,就跑到歪路上了。

“這不是薄不薄的問題——夫子初來時,我就發現他不簡單……”在這裡,程同特意用上了敬稱“夫子”。他頓了頓,繼續補充說:“當年,他治好了村裡的牛,我用上好的蘭溪小龍團款待他。蘭溪小龍團呀!那是貢品,皇宮裡人喝了都誇好……

嗯,可他一端起茶盅就皺眉,直到品了幾口茶湯才微微點頭。我當初就在納悶,他怎麼看不上蘭溪小龍團呢?這事我琢磨了很久,直到去年我隨他到縣城,看他在攤上把玩茶盅,那時我才恍然:原來他當初不是對茶皺眉,是對茶盅不滿意。

咱喝茶都用陶碗,可大戶人家不用這個。我見他手裡把玩的是杯子細細小小,問他是啥,他說是紫……紫甌兔毫盞,是宮裡最喜歡的茶具。我這一聽,立刻出了一身冷汗。

兔毫盞,聽聽這名字,咱鄉人會說這個詞嗎?別說見過,聽都沒聽過,可他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