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4部分

們奮鬥終身所期望達到的目的。

但他們不知道,留下的鐵騎兵士兵一邊行軍一邊漲工資,等他們進入杭州,薪水已經漲到了每月十貫錢,而條件則是需要自己僱用兩名僕兵負責擔任後勤支援……隨後,這支宗室子控制的最後軍隊,徹底變成“趙興化”。

隨著鐵騎軍的入境,南洋事務局連續釋出各項新法令,於是,宣和元年成了後人津津樂道的“律法年”。因為這一年裡,新法律法規滿天飛舞,朝廷方面用每月一個新法的速度,重新界定“祖宗規則”,而趙興的南洋事務局用一月十個律法的速度比賽著出臺法規。

當月。朝廷用法律地形式肯定了大宋以前地政治成果。正式界定“藍田公約”下地鄉老議政體制。由此。大宋將鄉一級地行政單位移交百姓自治。

除了最基礎地行政單位外。朝堂上層也發生了重大變革。仿造趙興地南洋衙門公文流程。大宋執政堂又頒佈了議事法。明確規定帝國事務地議決流程。即:政事堂根據各部門意見做出“貼黃(處理意見)”。官家只能只對貼黃行使否決權。若三次否決政事堂意見不改變。則官家必須同意。

同時。為了幫助皇帝處理龐大地公務。士大夫決定將門下省交出由皇帝直接管轄。這個相當於現代秘書系統地體系。將由皇帝直接任命與管理。隨後。宋徽宗宣佈“門下侍郎”可以直接參與執政會議討論國事。由此。大宋朝堂由“左右相”並存過渡到“三相共立”……

士大夫們忙著理順政治體制。增加“士大夫共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