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弟子盡皆默然。不多時,各大弟子盡皆散去。各歸洞府,依通天之命,靜守洞府,默誦黃庭。
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三章、女媧招妖(二章合一)
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三章、女媧招妖(二章合一)
商王朝由成湯滅夏而立,伊尹為相,定都於西毫。後又盤庚遷都於殷,故而又稱為殷商。傳說商王帝辛室是黃帝曾孫帝嚳之子摯的後裔,因契助禹治水有功,被舜封為商侯。
成湯有大志,滅夏後,南征北戰,遷移黃河兩岸居民向東建城,與東海沿岸的先民同婚,數十年後,東遷的人族因與這些先民融合血脈,而被稱做東夷。再以東伯候鎮壓,使商朝的地盤擴大一倍。
商王帝辛室見東部歸心。發展壯大,為免其勢力太大,而後世子孫不屑,故而又遷東部居民往南而行,使南候鎮之。成湯定天下,於民修養生息,殷都千里之內不過數十年便人口大增,使田地漸少。王室聞西伯候有德,又遷民於西。這三次大規模遷移居民先後歷經八十多年,涉及人口近千萬。因此被稱為先商。
商湯興起後,以夏為戒,很注意取得國民的擁護和支援。行仁政,寬民事,賢者皆稱商“湯以寬治民,而除去邪”說商湯治世使“夙興夜寐,以致職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窮困。弔死問疾,以養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
成湯的勤政薄斂體恤民情等舉措,對籠絡人心,鞏固統治,積蓄滅夏力量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他的行為不僅得到本族人的擁護,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國人民十分嚮往。
因此,也就有了所謂的“湯修德,諸侯皆歸商”的局面。商後斷之人承湯之政,使夏滅之後天下很快得到修養,只二三十年就達到夏朝鼎盛的時期。
早商時期,商的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發展都比較快。尤其是手工業,青銅器的冶煉與製造都相當成熟,各種常用的器具和禮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達一千公斤,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這等千斤之鼎又被稱之為國鼎,專以祭祀之禮,國中武士等階也已經此鼎為標準,能舉千斤鼎者為一鼎武士。
商湯死後,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
傳說帝太甲即立三年,政不明,性暴虐,不遵湯法,亂德行,於是伊尹把他放逐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見之,才又把他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後,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自太甲之後。商朝又被稱為前商。
前商治世之後,商朝的勢力範圍也大大超過了夏朝。因疆域超過夏朝數十倍,為統治方便,商王帝辛室頒佈法令,天下之民皆可學文,為啟民智,廣納賢才,商室令無數才志之士重修文字,改前朝使用的符文,發明了甲骨文,不過二十年。文字得到廣泛應用,取代了符文。
此時,自黃帝一統人族,倉戧造字,文字經過無數發展,人族早已經失傳了神篆之文。到夏朝,符文得到發展,書字不便,商朝又修之,以甲骨文代之。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
武丁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萬兵力,皆為武士組成。其中最大的一次發兵二十萬三千人。
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帝辛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武丁時期的文化禮教相當豐富,宮殿、墓葬、作坊開始出現。代表當時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如銅、鉛、錫三元合金出現了;分鑄技術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數量大增,還出現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這樣的重器。更使得武備有了極大的進步,精銳士兵棄了獸甲而穿起了輕銅製成的盔甲,使商朝戰力大增,每每對外用兵,皆而勝之。
武丁之世在青銅業方面取得的成就,代表著商朝真正進入繁榮鼎盛時期。此外,在紡織、醫學、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的發展乃至後面人族大興,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而那武丁不光自己厲害,他的一位王妃也是豪傑之士,這王妃名叫婦好,武藝絕倫,擅長兵法,善使那大鉞,這婦好曾經親手斬殺一條白莽進化而成的白蛟和一頭白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