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三十章 屠夫盛名

ps:收尾很痛苦,來點兒月票鼓勵把!

孟巖出名了,

這一回他的“官場屠夫”的名聲從京城轉到了邊城重鎮大同,周邊的鎮城也都有流傳。

一下子風頭蓋過了在宣府大力查處走私的宣大總督於廷益。

說起來兩個人好像心照不宣似的,這邊搞的熱鬧,那邊也不甘示弱。

於廷益不是個古板的人,相對在生活習慣上,那確實有些古板,但在為官治理一方上面,他是個善於學習和善於發現的官員。

不死板硬套,不教條主義。

孟巖搞的約談之法,他也學了去,效果很不錯,宣府方面一下子讓他控制住局面。

孟巖大肆約談,抓人的行動,自然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不滿,甚至是怨恨。

王振自然是首當其衝,孟巖在大同幾乎將他和郭敬的利益全部一網打盡,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這參奏孟巖的奏摺就如同雪花一般湧入了通政司!

什麼罪名都有!

興大獄,嚴刑峻法,刑訊逼供、肆意捏造罪名,無中生有,就快把孟巖說成是來俊臣、周興一樣的酷吏了!

只是這些人都忘了,他們都沒去大同,沒有親眼看到孟巖如何辦案的,他們怎麼就知道孟巖動用刑訊逼供,捏造罪名呢?

皇帝可是每天都收到孟巖從大同發回的六百里加急的簡報,每天事無鉅細,都向皇帝做了報告。

皇帝又不是傻蛋,該相信誰,不該相信誰,他還是心理有數的。

無非是罵孟巖的人太多。皇帝也不好堵塞言路,只能聽著,看著。就是不表態。

皇帝不表態,這其實就是一種態度。有些官兒沒啥本事,就會跟著起鬨。

而這些人又是最會見風使舵的,一看皇帝好像並沒有責罰孟巖的意思。

這部分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胳膊擰不過大腿,皇帝自己都不願意處罰,你非逼著皇帝改主意。

皇帝要是記仇,下回肯定給你穿小鞋兒。

王振見這麼聲勢浩大,皇帝都不動心思。尋思著另外想辦法,找孫太后。

孫太后倒是很想把孟巖給辦了,可是她已經還政給皇帝了,如果幹涉太多,朝臣又不願意了。

要知道,朝中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朝臣是站在孟巖這邊,支援他的。

這是很罕見的事情!

這些文官們最不喜歡的就是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了,皇帝的鷹爪,監視這個,監視那個。動不動就抓人下詔獄。

可以說,文官集團天生跟錦衣衛八字不合。

但唯獨孟巖,那些正直清廉的文官一個個上書支援孟巖在大同的行動。

翰林院。還有國子監,都有一大批孟巖的支持者。

翰林院那是國朝大官的搖籃,朝堂上站的那些四品以上的各部大員,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在翰林院坐過板凳。

國子監就不必說了,那是國朝培養人才,儲備官員的地方,這裡的人將來都是朝廷的棟樑。

這些人的態度也代表了一種人心。

就連退休的楊閣老,也特意上書給皇帝,要保護好孟巖這樣願意為朝廷幹事的官員。

哪怕他做的過了。可他沒有為自己謀私利,都是為朝廷作想。要是這樣的人都要被處罰,那誰還來為朝廷做事?

西北的情況是有些危險了。朝廷有些官員都有些敵我不分了,是該用重典整治一下了。

朝廷上,支援和反對孟巖的幾乎各佔一半兒,倒是案子的發源地,大同卻是一片詭異的平靜。

據傳大同總兵朱冕不但沒有阻止欽差大人抓人,還傳下命令,讓各級官僚必須隨後等候約談。

如有抗命不遵者,就地逮捕。

有這樣一道命令,孟巖下面的約談和抓人變得出奇的順利,基本上派個人發個約談通知書,人就乖乖的開巡察使衙門了。

朱冕親自登門解釋誤會,孟巖也就釋然了,總兵府的人居然不受指揮,這對朱冕這個總兵來說,那是莫大的恥辱。

這要是真的鬧大了,就不是三句兩句話能解釋清楚的了。

還好,孟巖保持了剋制,等到了朱冕的解釋,否則,這還真會引起一場激烈的衝突。

到時候就難收場了。

皇帝沒有旨意,孟巖又把人抓了,如果明確反對,那早就有訊息了。

所以沒有旨意,就是旨意!

孟巖要做的是,就是在最短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