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大帥。”
“大帥遠來辛苦,請飲小店的上等好酒。”
自城門而入是一條直通東西的大道,沿途除了衙署之外,便是招牌幌子林立的各式店家。布店,鞋店,米店,力行,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店鋪當然是最多,然後便是各種各樣的商鋪,林林總總,一眼看去,便有過百家之多。
當時的商品名目當然遠不及後世之繁多,但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特點,比如紙,便是有產地和效能之分,光是紙一樣便能分數十種,從最上等的宣紙到出恭用的草紙,特色分明,童叟無欺。
遼陽城從建立之初到調入各衛,再遷入自在州等歸降的女真人,從軍戶兩萬五千人到如今,城中最少有二十萬以上的居民,除了規模和戰略地位為遼東第一外,商業也是極盡繁榮和發達,所謂“遼陽春似洛陽春,紫陌飛花不見塵”是也。
沿途的商民,向著惟功一行殷勤致問,在這裡不比內地,不要說惟功剛斬了速把亥,聲望正隆,便是一個尋常總兵來了,沿途也必定是這般景像。
“各位父老不必如此,”四月的春天已經十分和暖,甚至在中午時已經有初夏的感覺,惟功的臉上也是滿面春風,騎在烏雲之上,向著城中的商民拱手致問,大笑道:“本將前來遼陽,務使地方安靖,請父老們放心。”
他穿行在茶樓酒鋪商行之中,除了商民之外,便是穿著中低等武官袍服的人群,遼陽城中軍戶兩萬五千餘人,放眼全國,有這麼多軍戶編在城中的也真沒有幾個,惟功的話,不僅是安撫商民,同時也是安撫這些原本的遼陽都司和東寧衛三萬衛的武官們。
此外,還有很多青袍吏巾的吏員也混雜在人群之中,惟功此語,給不少人吃了顆定心丸。
“都說新總兵少年勳貴,驕狂過人,今日看來,行事倒還得體。”有武官因為曹簠之敗心不自安,此時出言寬慰自己。
也有人不屑一顧,冷笑道:“聽其言,觀其行才是正辦。”
武官們是這樣的態度,吏員們就務實得多:“我等吏員,月支糧一斗半,吃飽飯都不易,只盼新總兵不要沒事瞎折騰便好,其餘的事,誰去管他?”
“這話說的在理,嗯,就是這話了。”
武官和吏員們還有議論,商民們就只是在商量,這新總兵聽說是勳貴子弟出身,地位十分崇高,想必眼界很高,原本湊給曹簠的那份常例,不知道給新總兵是不是合適?少不得要派幾個老成的商民代表,去總兵衙門尋總兵官的親信家丁,試試口風,探探路子。
這樣想來時,雖然表面上笑容可掬,眼神之中,卻是有遮掩不住的緊張。
普通的軍戶則都是神色漠然,他們在城中生活,多半行的是最低等的賤役,除了關心自己每日的吃食,別的事情,全然不放在心上。
經過神機庫和右衛衙門,分守道衙門,再一直往東,便是鐘樓所在,往南是遼陽書院和太僕寺,定遼左衛衙門,在裡市街角,還有千戶所和百戶所在衙門,不過都是十分狹小,在遼陽城中並不起眼。
城中最核心的地方,便是南城的中心,以兩座對望的鐘樓為界,鐘樓之下,有高高聳立的華表仙柱,地面上不再是泥土街道,而是大塊的方磚鋪設,顯的十分乾淨整潔。
在華表之內,就是分巡道衙門,察院,苑馬司,越過苑馬司後,便是遼東都司衙門所在。
這座衙署,原本就是遼東重心所在,歷任的都指揮管轄著四路二十五衛十幾萬軍人,連同衛所的餘丁和軍戶的家屬,都在都司衙門管治之下。
大明設遼東都司之後,感覺遼東地方民風彪悍難治,即所謂:“邊鄙甌脫之俗,華夷雜揉之民,迫近胡俗,易動難安,非可以內地之制治之也。”
加上又有女真和北虜混雜,邊牆之內也不宜用民政而治,只能編以百戶千戶,以“萬戶管千,千戶管百,節制易明,逃跑可稽也。”終明之世,遼東于軍籍管理最嚴,各地:“衛所所著軍戶姓名,鄉貫為籍,具載丁口,如有逃亡,可以籍追捕勾攝。”
在此時此刻,各地都司幾乎都是名存實亡,只管理戶籍而已,在遼東這裡,都司衙門仍然留有不少的權力,最少,在惟功經過時,仍能看到衙門內部人頭攢動,顯見並不是那種冷清清的清水衙門。
不過這裡惟功當不得家,遼東都司由遼鎮總兵兼任,惟功只兼三萬衛和東寧衛,連遼陽所在的定遼左右中前後都是仍由遼東都司管理,惟功並不能過問衛所的具體事務。
因為是實土衛所,遼東和雲貴的土司一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