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3部分

北方有而南方沒有,或是南方有而北方沒有,商船往返,賺的就是這個錢。”

“文昭這話說的近於大道了。”惟功手中一柄灑金摺扇,搖的虎虎生風,模樣也是不怎麼瀟灑,只是他向來這樣,反而叫下頭的人容易放鬆,自然也沒有人笑他沒有王孫公子的特有氣派,他一邊搖扇,一邊笑道:“互通有無,方便民生,我等還能獲利。這可比那起子放高利貸弄錢莊的高明多了!”

“嗯,大人說的是。”李文昭被誇了一句,心中十分高興,笑道:“不過還是要趕緊收參,這才是‘有’,否則,咱們也成了‘無’。”

眾人聞言都是大笑,惟功笑畢,向張用誠點點頭,張用誠會意,著人抬了一個布袋進來。

“什麼金貴東西,用布來裝?”

“看來是百年山參,此物到江南,一株可值千金。”

這兩個青年南商算是賣人參賣上癮了,確實,他們在此之前沒做過這般好做的生意,挑三揀四,拼命壓價,才是買賣常態,但人參貂皮等物,在江南卻是哄搶,有不少中產之家都巴望著能買株參防身救命,沒買到的,當然引為十分遺憾之事。可想而知,下撥人參到江南一帶,仍然會引發搶購風潮。

這東西,在遼東其實和松子是一個感覺,茂密的密林之中到處都是,人口少而林子大,幾乎就是採之不竭用之不盡,一年多的不敢說,十萬斤成熟人參肯定沒有問題。

不過為了限制女真人的財政收入,同時也不使人參在南方賣的過賤,一年七八萬斤也就差不多了。

以南方中國過億人口,幾百萬戶中產以上的富裕家庭的購買力,一年這點人參過去,仍然是嚴重的供不應求。

如果打通往倭國,呂宋的航線,再賣個幾萬斤,一年獲得幾百萬是很輕鬆的事情。

再加上松子乾果等大量販賣,皮貨,名貴藥材,一年千萬以上是唾手可得。

眼前這布袋中,兩個青年南商總以為是這些北方特產,所以倒並不怎麼放在心上。

袋子很沉重,一開啟來,兩人就驚呆了。

李文昭上前,伸手一摸,再一聞,笑道:“這是上等的青海井鹽啊大人,我們除了北貨,再弄些井鹽來賣?這倒也是個生財的門道。今年年頭淮揚一帶諸府大災,確實是好生髮。”

他的話不怎麼認真,要填充淮鹽留下來的空白市場,應該是大量的真正的食鹽,而不是眼前這些又細又白的井鹽。

在明清乃至民國時候,全國大半地方的百姓吃的鹽都是管制的,而且九成以上是海鹽,後來技術和物流發展了,食鹽還在管制,只是吃的鹽以井鹽和湖鹽為主了。

這會子的海鹽處理的都不好,顆粒大,顏色灰,只有井鹽也就是俗稱的青鹽才細白乾淨,不僅能食用,還能清潔牙齒,是中產之家才能用的起的好貨色。

鹽是百姓離不得的東西,但指著用昂貴的青鹽來搶佔市場,李文昭肯定不以為然。

宋錢度卻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確定之後,便向著惟功笑道:“還是請大人開釋吧,不然我們如在霧水之中啊。”

“嗯,這是我們復州鹽池出產的海鹽,成本麼,大約這一袋有幾文錢的工本錢。所以賣的價格,當然是和普通的淮鹽一樣。”

“什麼?”

李文昭一驚之下,顧不得失禮,撲上前去,將鹽又捧出來看。

細白如沙,聞著鹹腥,又嚐了一下,確實是上等好鹽的感覺。

“此物居然是海鹽?”

“這是用鹽池曬鹽法出來的鹽,顆粒細白,不差井鹽太多。”張用誠笑道:“曬鹽法週期四五十天,出鹽也好,且多,但有一條,要靠天吃飯,持續陰天,冬天,就沒有辦法出產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大張旗鼓,爭取在落雪之前,多備一些,到下次海船出發時,這東西可以用來壓艙了!”

船舶出海,壓艙物不可避免,以免受到大風侵襲的時候難以抵抗,遼陽的船都是千料以上,壓艙最少幾萬斤以上,張用誠所說壓艙,當然不止一次運這麼點,只是一種供之不絕的開玩笑的說法。

“大人真神人也。”

宋錢度的神情終於激動起來,鹽利在大明肯定還是排第一的,人參這東西吃不起可以不吃。今年藏一支,不用的話,明年就不需再買,所以要控制著賣,真的如賣蘿蔔一樣賣人參,就算貨足,價格也就降下去了。

鹽卻不同,任你貧賤富貴,鹽是不能不吃的,再窮的人,家裡也得藏一罐子鹽,否則就活不下去。

如果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