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在關城門下巡邏的遼鎮兵丁,大冷的天,扛著長槍,身上穿著的是鑲嵌著硬牛皮和薄鐵片的“鐵甲”,上身和下身連成一體,沒有單獨的護肩和護脛,也沒有護心鏡,這樣的鐵甲,也就比皮甲強了一籌,心理上的作用更大一些。
另外一層,就是下襬裙襬開叉,有點兒象箭袍,利於上下馬。
不過這兩人是普通的步卒,是山海關關門守營的兵,不是親軍也不是家丁,自然是苦哈哈的最底層了。
再底層的人,心裡也有憧憬和希望,提起遼陽鎮來,都是說的兩眼放光。
遼陽的軍人待遇,薪餉,整個福利體系,儼然已經是神話。
這種事,其實不需要刻意宣傳,有那麼幾個實際的例證,就足以說明一切。
現在的遼鎮官兵,提起遼陽來,羨慕的程度不必多提,只是言多必失,山海關到寧遠這一帶,祖承訓這個副總兵當家,自己麾下的兵馬天天唸叨別的軍鎮好,軍心大為不穩,兩個辦法,一是提高自己的部下待遇,加以撫慰,二就是嚴刑峻法,纏壓軍心。
祖家倒是想按第一條來辦,奈何他們把家裡金漆馬桶當了也弄不出那麼多錢來,所以,就只有第二個辦法,嚴加彈壓!
這兩個兵,說話也是鬼鬼祟祟的,可見彈壓的效果是怎樣了。
“咱們當兵三四年,都二十來歲當年,在遼鎮了不起混到騎營,當家丁咱們不願,親兵挑不中咱們,了不起當個騎兵隊官,一年十幾二十兩的出息到頂了。到遼陽,混到什麼炮兵隊官,一年就是幾百兩……”
“停了,先住嘴,關門來人,不能耽擱了公務。”
山海關其實不止是一個關門,還有東羅城等附屬的城池和軍營,進出來往軍民,也不一定怎麼嚴查,但礙眼的人,那是一定要查的。
這會子的山海關只是一個城關,不具有太特殊的意義,等到遼東故地全失,山海關就成為天下第一關,比起居庸關的重要性還強了十倍,等到了清季,一道關門將漢人往東北的路給堵死了,加上柳條邊,整個東北,二百來年就生是沒有半點發展。
礙眼的人,就是一隊差官加上一個人犯。
人犯二十來歲,個頭高大,大冷的天,蓬頭垢面,衣衫單薄,身子被凍的瑟瑟發抖,身上也有不少傷痕,整張臉上,一副茫然無措的神情。
走起路來,也是一搖三晃,瞧著就是十分辛苦的模樣。
一看就知道:“嘿,犯官家的子弟,發配過來的軍囚。”
第631章 殺了
過了關城,一路前行,張簡修感覺自己的腳越來越沉重,幾乎要走不下去。
他是從江陵一路過來,原本和張懋修張允修弟兄幾個,還有幾個侄兒,一家應該被髮到雲南。按皇帝所說的,是發往“煙瘴地面”,這地方,要麼貴州,要麼雲南。
大明的犯官要麼雲貴,要麼是發往甘肅,遼東,這幾十年來因為遼東戰事遠遠多過別處,所以發配上路的,十之七八都往遼東去了。
當然,不是犯了重罪又不夠格判斬的,一般都是打幾十板子了事,地方官極少判流刑。原因也簡單,一判流刑,就得派差役將犯人軍流上路,這一流刑最少幾千裡,還得派好幾個差官,一路來回開銷不小,人也辛苦,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省則省。
張家的事情當然不能按平常的規矩辦理,聖旨一下,地方官就催促起行,一家子悽悽慘慘的收拾了僅餘的行李包裹南行,張簡修往南不到二百里,又有部文下來,說是此人當過武官,發往遼東效力。
這一下,不僅發配,還和家人決別,當日一家大小抱哭成一團,想起過世的父親和在京時的光景,再想起自殺的大哥,那股子悽惶勁,也就不必多提了。
北上也是十分辛苦,押解差役自己也形同流放,十分辛苦,對張簡修多般辱罵和虐待,這一路行來,張簡修心中有一個希望,那就是惟功沒有忘記他!
從南下改成北上,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過了關門,再下寧遠,繼續前行,兩個選擇,沿著河道坐船,到牛莊驛,往遼陽或瀋陽,要麼就是從錦州沿大淩河北上,往廣寧和義州衛去。
張簡修原本的道路,應該是往廣寧去。
這幾年,別處安靜,惟有廣寧,幾乎年年有警,隔年就有一場大戰。
自萬曆十年黑石炭部和泰寧部入侵瀋陽衛之後,萬曆十一年插漢親率二十萬大軍,當然,其中九成是普通的牧人來犯廣寧,一場仗打的天昏地暗,遼鎮向上報斬首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