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7部分

右路,也就是惟功所在這一路,指揮是陶安然,處事縝密,很有大將之風。

總部跟著右路行動,軍情參謀各司也在右路,不過三路之間聯絡通道暢通,塘馬賓士不停,特別是每數十里設立一個軍鴿站,可以飛躍崇山峻嶺,使通訊更加快捷。

不過惟功不打算事無鉅細都親力親為的指揮,左中兩路的指揮官都有足夠的經驗,身邊也配備了大量的參謀人員,軍情暢通,敵情沒有戰爭迷霧,一切都幾乎就是擺在明面上的,這種仗太好打了,如果自己還事事幹涉,又怎麼能鍛煉出好的將領出來呢?

不過後來中路的表現還是出乎惟功的預料之外,這且是後話了。

總指揮的名義其實在大明正規的官場序列裡叫“提督”,也就是戰場經略,只是這個頭銜一般只授給文職官員,某巡撫或某個總督,授給提督軍務銜,然後總領戰場上的所有兵馬。大明的武職官太容易到頂,一個總兵就是武職的最高榮譽,九邊重鎮的總兵還算是位高權重,普通軍鎮的總兵有時候就只領自己的一營,兩三千人加幾百家丁就是全部力量,平時還好,戰場上可能調動幾萬乃至十幾萬的大軍,總兵可能有好幾位甚至更多,沒有一個提督兵馬總鎮全部,戰場上可能會陷入各自行事的泥沼之中,由文官出任戰略層面的最高指揮,勝了就是運籌之功,是頭功,敗了就是武夫們不肯效力,沒有貫徹文官的命令,總之風險是武將的,收益卻是文官拿了大頭。

惟功這裡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事實上遼陽還有分守道,海蓋四州有兵備道,這些道員都是高等文官,只對巡撫負責,這樣的戰事認真來說是要巡撫來總其責,某道負責一路大軍的指揮,某個文官負責糧道等整個後勤,在惟功這裡,一切舊有體系都不復存在了。

第648章 青年

“告訴陶總指揮,我已經和總部前進了。”

“是!”

塘馬又行了一個漂亮的軍禮,接著把馬一帶,消失在山道的尾端。

惟功和所有人已經準備好了,大家一起出發。

身為最高指揮,他的丈六紅旗顯的最為耀眼,當紅旗出現在山道叉路的高處時,距離很近的地方,軍人和夫子們都是一起高聲歡呼起來。

這樣的呼聲,在山坳裡形成了一陣陣的回聲,引起了大規模的震盪。

在橙紅色和玫瑰色交替的朝霞之中,一輪紅日開始在山巒一側露出了半個弧形邊兒,號角聲聲,傳遞著一道道資訊,紅旗招展,與聲音相應和,所有人都知道,新的一天開始,真正的進軍,也要開始了。

在行軍途中,惟功不停地與陶希忠和周晉材等人商議軍情,同時宋堯愈和一些知兵的參隨們也相與隨軍,這些人與參謀部的人一起商議軍情,做出決斷,一道道命令出來,由軍令司寫成正式的軍令,然後張用誠親自用中軍部印,或是交給陶安然用右路指揮印,不停的頒發下去。

右路是由第三營和第八、九三個步兵營和侍從室,還有一個獨立的炮兵千總部,另外一個重騎兵千總部,兩個龍騎兵,一個驃騎兵和一個獵騎兵千總部組成,另外還有一個輜重工兵千總部,戰兵和炮兵輜重兵人數三萬一千人,加上三萬五千人的民夫沿途展開,整個大軍如果鋪排開來,將會形成一條洶湧向前的洪流。

每個營和各千總兵之間都有一定的行軍序列,真正的戰鬥行軍絕不會是大家排成縱隊在路上走,各營之間要有一定的間隔,每司,每局之間也一樣,每個序列中間會有給塘馬活動的空間和距離,同時也要考慮到道路情形,預留給輜重部隊經過通行的時間,工兵們是活動在最前頭的一群,有一些山道隘口太狹窄了,工兵們早在十天前就開始作業,拓寬道口,鋪平道路,有一些小的河流用橋樑,過寬的河流就用浮橋,總之往福餘部地方的道路,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拓展著。

獵騎兵和驃騎兵們則早就在前方了,他們的行軍速度極快,不停的打擊著零散的北虜甲騎,驅趕牧人,遇到跑不掉的倒黴鬼就抓起來,審問清楚後,有一些屢次入侵的老油條就開刀斬了,首級送回來預備一起用來向朝廷請功,普通的牧民就捉回來,鹽廠和鐵廠還有礦山都南非要苦力人手,根據他們的“罪行”判個三五年不等的苦役,服完了苦役之後再說。

估計等三五年後,他們原本的部落地方早就被拿下來,這些牧民要麼轉職成農民,要麼做工,想繼續放牧和打草谷,估計這一輩子是沒有這個命了。

從開原邊牆出去,不論是西路往圖們江還是右路的往福餘部,中北部的往黃龍府,其實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