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
聽說將作司正在研究一種煤氣燈,明亮程度要比現在的動物油脂和菜油製成的路燈光亮十倍以上,到時候整個遼陽估計就是不夜城的感覺了,這事當然十分困難,首先要提煉出煤油,然後再用油氣混合的技術來制燈,英國也是在一百多年後才出現煤氣燈,而且不太安全,只能當路燈來使用。
艾敏對這些也不大懂,只是小姑娘聽說了此事之後就抱著絕大希望而已。
到了槐花百戶衚衕,馬車熟門熟路的停在了一戶朱門之前,門開五楹,闊大氣派,漆以硃色,按太祖高皇帝的規定這是一品之家才有的氣象,若是百姓擅用則是抄家滅族的禍事,當年朱元璋因為一群少年在南京巷子裡用擅穿皮靴,派金吾衛將十幾人都捉了來,並皆砍去一腳,此事驚動天下,在老朱的時代沒有人敢違反他的規定,得天下的雄主,不要說十來只腳,便是千萬人的性命也只是等閒。
到萬曆年間,不要說穿皮靴,就穿明黃色也沒有人去管,滿街朱紫尋常可見,只有這門首還留著舊日規矩,不到一定品階,這樣氣派的大門畢竟還是不敢用的。
但這門首前並沒有成群的豪奴站在石階上看守,也沒有氣派的石獅子,只有兩盞一人多高的燈籠高高掛著,上頭寫著“李府”兩字,除此之外,就是再無別的顯眼標識了。
這裡便是李達的居所,當年的小院已經翻修擴建過,買了四周好幾個院落,或是打通或是拆途,一共用了五畝地蓋了四十來間房子,前庭後院花園俱全,雖然並不大,和京城那些動輒百餘畝以上的巨宅根本沒得比,在這遼陽城中,也算是頗為氣派的宅邸了。
只是李達貧窮軍戶出身,家底不足,遼陽的規矩也不準軍官買田,沒有什麼佃農投效,改徭役為僉募之後,大戶人家隱蔽力役的好處也沒有了,所以也不存在江南一帶考中舉人進士就有不少人家舉家來投自願當奴才的好事落在李達一家頭上,這幾畝地大的宅子裡也就住著李達一家和僱傭來的十來個僕人,從門房到跟班長隨再到僕婦廚子和丫鬟加起來不到二十人,在李達看來已經太過奢侈靡費,人手是斷然不肯再加,所以這堂堂一品宅邸之外,竟是連個守門的豪奴也不曾有了。
這也是遼陽現在的通例,惟功的後院也就是以鎮兵守備,也沒有用什麼奴僕,他自己的後院也就是丫鬟多些,出門大票豪奴跟隨的場面在惟功身上都沒有這般的氣派,別的人怎麼敢隨意逾越?
這也是惟功故意為之。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大家跟隨他當然也是想封妻廕子,這也是遲早的事,但得容得他將一切的基礎和規矩弄好,富貴人家也不能凌駕法度之上,也不能過於豪奢,引起階層之間的仇視,更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中產小康之家,這樣富者雖富,也就不大容易被仇視了。
若是舉民皆窮,富者固然享福,但一旦出現鼎革之事,恐怕就慘不堪言。
朱明的勳貴就是顯明之例,先前的享福太過,到明亡時,不知道多少勳貴要麼被李自成的農民軍用夾板夾死,活活虐待死,家產被侵奪乾淨,要麼就是死在清軍之後,家產一樣保不住。便是親藩,明末那些親郡王,能善終的得幾人?
一個穩固的社會,絕不能是眼前大明這樣。
大道理李達不懂,不過緊跟著總兵官的腳步他倒是懂得的。從遼陽一個窮困軍戶到官居一品的營官,郭守約等人更是加太子少保,這是評書裡大人物才有的官職,自己身邊的上司也是有了,如果再努力下去,誰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有份?既然有這份巴結向上的心,一時的享樂先緩一緩又如何?
李家的家人也是窮慣了的,既然一家之主有這樣的認識,眾人當然樂於跟從,眼前這一副怪異模樣,亦就不足為奇了。
“福伯,又勞你大駕。”
“小人當不得這麼說……老爺和大少爺他們都在上房,剛吃罷了飯在閒聊。”
敲了一陣門之後,裡頭的看門老伯過來開了門,艾敏這陣子常來常往,當下笑著打過招呼,便是直接往堂屋上房去。
李家一家子還保持著以前的習慣,不喜歡點燈吃飯,一家子在天黑前就吃罷飯,在上房坐著,藉著黃昏的微光說話,連盞油燈也不捨得點。
不過艾敏知道,過一會子李從哲的弟弟妹妹就要看書學習,李達也要看兵書和地圖,到那時,各屋燈火通明,這一方面李達還是捨得的。
“見過李大叔,大嬸,嗯,弟弟妹妹們也好。”
見艾敏進來,李家一家人也是極為高興,艾敏和李從哲的親事已經正式下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