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8部分

五年十年,可能也就沒後金什麼事了。

不過一國之君,將國家弄到危亡之際,最終還是撒手西歸,將爛攤子留給一群無用文臣和毫無經驗的子孫,最終傾覆華夏,萬曆之罪,絕無可赦之處。

“臣妾覺得,遼陽那張惟功實在是大明未來的心腹大患,皇上想提拔李家子弟,想來是要防著那張惟功,不過以李成梁和李家在遼鎮的勢力也是朝廷之忌,如果再提拔李如松,宣府,薊鎮兵皆聽他用,朝廷幾十萬邊軍又等若落在李家手中,縱使李家能抗住張惟功,豈不又是前門拒狼,後門入虎?”

“這……”

萬曆不防聽見這話,一時竟是怔住了。

良久之後,他才看著鄭氏,沉聲道:“你這話,是誰教你說的?”

“臣妾從不見外臣,司禮的諸老公也不在我這裡,這般事豈能聽誰說?只是皇上最近在臣妾這裡見人,說事,臣妾聽了不少,自己琢磨出來的。”

鄭氏向來聰明,也有幾分鬼靈精怪,如果說是聽多了自己想,倒也確有可能。

萬曆疑心稍去,不過鄭氏的話他還要消化一會兒,當下便站起身來,在殿中徘徊起來。

確實,在遼陽興起之前,朝廷防的最厲害的還是李家和李成梁。李成梁和其部下多有不法之事,和蒙古的貿易,殺良冒功,謊報戰功等事,朝中都知道的很清楚,不過連同張居正在內,不管是誰也沒有奈何得了李成梁,最關鍵的就是遼陽其實是將領私兵,兵將都在將領自己掌握之中,招募家丁,朝廷居然要替他們出銀子,這也是沒奈何的事,北虜在達延汗後的六萬戶部,察哈爾部也就是插漢部移居薊、遼之間放牧,實力漸強,土默特萬戶也就是俺答汗在嘉靖年間受撫,自此與明相安,雖有俺答之子都昆,黃臺吉為禍,但並不強烈,朵顏更是漸漸漸成為大明藩籬,為薊鎮屏鎮北方。但插漢部和泰寧各部,年年進襲,非得有遼鎮這般強藩鎮守不可,朝廷也是隻能隱忍,甚至萬曆成年之後,對李家的事處置的也是十分謹慎,小心,唯恐逼反了李家。李成梁以八十高齡再任總兵,原因也就在於此。

現在萬曆已經十分忌憚遼陽,若是再扶植出一個遼陽,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一念及此,不管鄭氏的話是誰教的,那都不要緊了。

“那你心中可有什麼替代的人選?”

萬曆一副正經發問的口吻,鄭氏反而露出不敢答的神色,吐了吐舌頭,笑道:“臣妾瞎琢磨還行,朝中用人的大政,事關軍國要事,哪敢胡說呀。”

“說說也不妨的。”

“臣妾真的所知不多,邊將之中,臣妾就知道當年有戚繼光,馬芳,李成梁三人,聽說還有一個俞大猷,別的就真不知道了。”

這倒也是當時常人的見聞常態,俞、戚、李三人最著名,馬芳亦是出了名的老將,除此四人外,國朝大將,聞名者少。

當然,後來者居上,現在張惟功的名聲,已經完全蓋過上述的嘉靖朝的名將了。

在惟功的輝煌之下,李如松都名聲不顯,更不必提那些普通的邊將,鄭氏不知,亦不足奇。

萬曆輕輕點頭,不再說話,自下一切如常。

但半夜之時,皇帝卻是睡不著了。

寧夏之事,實在要緊,弄不到可能大明西北都搖搖欲墜,遼陽的威脅還在以後,寧夏之事卻近在眼前。

凌晨之時,萬曆終下決心,親書手詔,著人送往內閣。

……

……

“張惟賢為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首輔趙志皋面色凝重,看向閣中其餘諸人。

沈一貫皺眉:“這可真是意外之至。”

許國苦笑:“然則,當如何?”

內閣諸人,隨著清算張居正,張四維死,申時行和王家屏,王錫爵先後去職,實權猶在,風骨卻已經是大不如前。

這道手詔,匆匆寫就,但在第一時間送至閣中,顯見皇帝決心已經下定了。

自寧夏役起,內閣,兵部,戶部,各衙門承旨而行,萬曆將戰事總攬在自己手中,權力無絲毫下移,內閣真的成了一個秘書班子,這當口,明知張惟賢這個任命不宜,但不論是趙志皋或是許國,心中都已經沒有反對的念頭和信心了。

“擬旨明發吧。”

趙志皋嘆道:“盼此人能真格平了亂,不要以為打仗是在京師中擅作威福那般容易就是了。”

……

……

“末將等恭喜提督總兵官!”

一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