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對盟國進行核反擊,戰爭方向又當如何調整?
這類問題可不是昔日林恩換位思考時在草稿紙上寫下的隨筆,自從“北斯堪的納維亞自由帝國”宣佈獨立以來,挪威以及美英法等盟軍聯合部隊的數次征伐都以失敗而告終,自由帝**力之強盛引發了外界的全面猜想,尤其是在美國,輿論觀點分為幾大派系,圍繞戰爭前景在報刊、電臺乃至官方場合展開綜合論述與激烈爭辯。(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不知不覺間,盟國對蘇宣戰已經快有兩年了,縱然政客們達到了自己的一部分預期,軍火商和大財團也賺了個缽滿盆溢,縱然美利堅國力雄厚,戰爭刺激極大地消除了失業和貧困,整個國家如同一部高效的機器飛速運轉,反戰的聲音仍愈發強烈。人們倦怠於無止盡的軍事報道,麻木於日復一日的戰時管制,更對隨時可能到來的陣亡通知書感到畏懼和絕望——在民心動搖之內患與作戰不利之外憂的聯合衝擊下,兩次世界大戰的頭號贏家,首屈一指的超級強國終於出現了動搖!
在大洋彼岸,西方盟國的另外一個支柱國家,英國,也面臨著和美國相似的困擾。不同之處在於英國的經濟社會狀況更糟,接連兩場戰爭極大地消耗了日不落帝國在此前百年間積累的財富,民眾生活條件每況愈下,人們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除了將數十萬英國大兵送入軍人墓園,除了讓一架架造價不菲的重型轟炸機變成廢鐵,大不列顛在這兩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收穫,反而令陸軍將領和官兵們喪失了信心和尊嚴,而北歐帝國是否承襲第三帝國的黑暗力量並沒有引起英國民眾的尖銳關注——即便這些頑固不化的邪惡傢伙重新執掌德國政權,重建一支足以威脅英倫的海軍也夠他們耗上一代人的時光了。
進攻與防禦、轟炸和被轟炸,大規模戰爭使得波蘭人早已陷入身心極度虛乏的境地,再加上法國這個不那麼靠譜的盟友國內政局動盪,盟國陣營的狀況看起來比戰線那頭的對手更加糟糕,光看各國主流報刊的新聞和評述,這場戰爭似乎很快會以無果而終的方式迎來結局。基於類似的判斷,德國防衛軍的將領們普遍持被動等待的心態,只要東西方陣營和平結束戰場,部署在東歐前線的百萬德軍將士就能順利返回德國,多數人都將退出現役迴歸平民生活,未來的德**隊將視歐洲格局削減到適當的規模,並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兵器質量和兵員素質上。
在林恩看來,同僚們的這些設想就像是一個孩童對明日生活的規劃,懵懂、天真、幼稚,更為關鍵的是,一旦西方盟國和蘇聯平息戰端,國際格局對北歐帝國的生存是極其不利的,重返德國要跨越的將不僅僅是波濤洶湧的北海,更是新仇舊恨的聯手絞殺!
在不具備超凡人格魅力的情況下,林恩僅僅透過語言上的溝通還願不足以勸服握有軍權的將領們,這樣一來,他只好動用第7編遣戰隊來製造“動因”。不久之後,接連多艘從德國本土向波蘭前線運送軍事補給的船隻在海上沉沒,又有德國漁船和挪威貨輪在德國北部海域目測到潛艇出沒,在媒體輿論的誘導下,德**民誤以為己方船隻皆是被蘇聯攻擊潛艇所擊沉,緊接著又有謠言稱一艘滿載德**人的運兵船遇襲沉沒,數百名官兵無一生還,德國政府和國防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平息了這場風波,但壞訊息就像是海浪一波接著一波,波蘭前線又傳來德**隊禦寒補給匱乏而導致非戰鬥減員的傳聞,德軍部隊在盟軍戰線受到各種歧視的狀況經人為放大再次挫傷了德國民眾的自尊心。在復興黨的暗中運作下,德國東部和南部相繼爆發了抗議浪潮,雖然內閣和軍隊有意採取懷柔策略,怎奈善於煽風點火者藉機擴大了德國民眾與盟國駐軍之間的矛盾,一系列人為衝突乃至傷亡事件激化了民眾的憤怒情緒,盟國高層也終於失去了耐心,他們勒令德國在限定時間內平息事態,否則將強行解散德國政府,恢復全面軍事佔領——這種有失理智的威脅讓相當一部分德國將領感到難以忍受。這個時候,當林恩再次進行私下游說,將領們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林恩的努力意義非凡,但最終促使德國政府和軍隊轉變戰略大方向的卻是外部形勢的變化。在北斯堪的納維亞,盟軍的攻勢依然難奈惡劣天氣和強悍對手的聯袂防禦,但隨著戰鬥的積累,他們還是捕獲了一批效忠自由帝國的將士,其中不乏校官級別的中高階軍官。儘管這些人的意志出乎意料地堅定,但嚴酷的審訊手段還是撬開了一部分人的嘴,加上對個人身份資料的核實,盟國掌握到了不少關於自由帝國真實情況的證據。美英高層單獨商議後決定以官方名義對外公佈這一發現,以此號召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