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4部分

德軍官兵無一例外的掛了彩,但基本上都是皮外傷,英國人那邊情況也差不多,唯獨兩個倒黴蛋被花盆砸中,其中一個長時間昏迷而面臨生命危險。

陸地戰場上沒怎麼贏過德國人,打群架還吃了虧,英國高層這可不幹了。倫敦方面當即向德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乃至以中斷約定物資供給相要挾,迫使德國政府徹查事件並對肇事人員予以嚴懲。德國方面,“羅斯托克的勝利”以初春暖風的速度傳遍各地,民眾歡呼雀躍,視第117步兵團官兵為國家英雄,而一聽說德國政府要嚴懲參與幹架計程車兵和平民,浩大的抗議浪潮便如颶風般勢不可擋的掀起。民眾的反應速度致使德國政府在這次事件上完全落於被動,形勢變成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格局——巡邏隊級別的衝突本來對內打打板子、對外賠禮道歉就能夠平息,現在成了關係到國歌和民族尊嚴的原則性問題,新內閣頓時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當前的本來就對盟國駐軍不減反增頗有情緒的德國民眾一邊倒地支援本**人,衝突事件所造成的影響迅速擴大,而在舉國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德國防衛軍從將領到士兵已經不願意再對遊行示威民眾付諸武力。

為了避免國內局勢的進一步惡化,也為了給盟國高層一個交代,新內閣國防部長馮。魏克斯決定親自前往羅斯托克處理衝突。身為內閣航空部長的林恩看起來跟這件事沒有任何干系,幸好羅斯托克有民用機場一座,衝突事件發生後,航空部暫時中止了該機場的運營,林恩以視察為名搭上了順風車,其實意欲掌握德軍官兵目前的軍心動向,並與入閣之前從未打過交道的國防部長增進了解和溝通,為自己下一步的計劃提前鋪墊。

一路上,同車軍官默不作聲,而馮。魏克斯大多數時間都在閉目沉思。許多二戰軍迷對德國元帥們的特點了如指掌,林恩算不上最鐵桿的,好在記性不錯,加上馮。魏克斯就任德國防衛軍司令以來,帝國情報部門就為之編整了詳盡的情報檔案。從人生閱歷上看,馮。魏克斯和馮。倫德斯泰特、馮。屈希勒爾一樣屬於老牌德**人,年輕時以軍官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留任國防軍,在二戰中前期表現出色並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戰役,憑藉卓著戰功而晉升為陸軍元帥,卻在戰爭後期因為意見與最高統帥部不合而遭棄用;戰爭生涯恪守軍人本份,用行動贏得了敵我雙方的認可和尊敬,也因此免於戰犯罪名。

67歲的馮。魏克斯此時在想什麼,林恩光看他的側臉是琢磨不出的,可主動挑起話題時,國防部長又顯得格外深沉。就這樣到了羅斯托克,車隊直接駛入洛奇夫兵營,第117步兵團的駐地。冰天雪地中,全團官兵在軍營內列隊迎接,標準的德國步兵團規模在4000人左右,而第117團的實際人員僅為編制的百分之六十,也即2000多名官兵,基本上只能達到一人一槍一盔的標準,衝鋒槍、機槍和迫擊炮等裝備缺編嚴重。

儘管裝備情況不甚理想,可這些軍官和士兵絕大部分都是從原屬德國國防軍的各級部隊轉入,經過戰火錘鍊和戰俘營生涯的磨礪,軍事素質和意志品格無可挑剔。風雪下,微微昂起的下頜、峻拔挺直的身軀和莊嚴肅穆的氣勢無不彰顯出德意志軍人的英武剛強。

馮。魏克斯此行畢竟是來興師問罪的,官兵們軍姿再齊整也無法消融他臉上的冷漠。甚至沒有向列隊的官兵致意,這位國防部長便帶著軍官們步入團部。在政府內閣,林恩與馮。魏克斯級別相同,但在軍隊的地盤,他只是個沒有發言權的外人,不能參加軍隊內部的會議,只是被安排在車裡等候。一同等候的還有第117團的兩千多名中低階軍官和普通士兵。按照正常理解,問題應該出在馮。魏克斯那裡——檢閱者沒有進行檢閱,也沒有下令解散檢閱隊伍,官兵們便只好在寒冷的戶外繼續站著,看上去宛若一片灰色的松林。

汽車沒有熄火,暖氣依然開著,林恩還是感覺腳底冰涼。車窗外這些德軍官兵像挨罰一般站在那裡,追根究底也是自己的“攪屎棍”策略所致,懷著頗為複雜的心情,林恩推門下了車。外面的氣溫果然很低,迎面而來的寒風如利刃刮過臉龐,即便如此,這也不至於像林恩初到這個時代的環境那麼惡劣。兩年多的軍人生涯雖短,常人難以企及的種種經歷早已將林恩的身心歷練得無比堅強,他傲然挺起胸膛,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向路邊的官兵們。新內閣才成立不久,有三分之二的部長在此之前並不是高官或名人,對普通民眾而言屬於生面孔,在電視尚不普及的情況下,走在中小城市的街頭也未必會被人認出。所以,軍官和士兵們最多隻是用好奇的目光看著這個穿長款風衣的年輕人,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