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對我的餐館負責。

李小龍離開週記餐館,發誓不去任何一家餐館打工——那樣太束縛自己的個性了。他想獨立從事一種職業,哪怕收入僅夠餬口,也比受他人約束要心情舒暢。

就他當時的狀況,他能做的,也是他情願做的,是開一間武館。李小龍在餐館打工時,曾多次萌發此念頭,使這念頭變成現實的,是他在練功時結交的幾位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木村的美籍日本小商人對他的幫助最大。

木村和李小龍的友誼是以功夫為紐帶的。木村是個日本柔道的愛好者,每日勤練不輟。當有一天,他從李小龍住處附近的草坪路過,看見李小龍正在練習詠春拳,招式迅猛潑辣,令他歎為觀止。木村謙虛地拜李小龍為師,並且放棄他所喜愛的柔道,跟李小龍改學中國功夫。此時,木村已36歲,而李小龍才19歲。懸殊的年齡,並沒有妨礙他們成為至交。並且按照東方人的傳統:能者為師——木村甘願做李小龍的弟子和追隨者。

木村年紀較大,經歷坎坷,心理上較李小龍成熟。木村曾在集中營裡關過,吃盡了苦頭。他一家早在20年代就移居美國,並且成為美國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了美國人民的公憤,這種仇恨也就轉移到移美的日本僑民身上。在學校讀書的木村常常遭受毆打和襲擊,以致躲在家中不敢出門。1942年,美國當局把木村一家關入一座專為日本人設立的集中營,那一年,木村僅18歲。5年後,木村從集中營裡釋放出來,又墜入失業的困境。作為戰勝國的美國人,對日本人的仇恨仍未消失。木村去求職,當對方得知他是日本人時,馬上予以拒絕甚至攆他出來。

木村只好做街頭小販維持生計,並且透過學柔道而恢復對生活的信心。木村認識李小龍時,已是一位根基較穩、收入較豐的的小商人。他和李小龍,都有著東方民族遭受歧視的感受,就這一點,倆人的友誼又更深了一層。

木村在李小龍成大器後回憶道:“即使小龍他當時那麼年輕。卻已經是個首領人物。他有一種特殊氣質,他一進屋,每個人就會自然地注視他。”

當時已有好幾個武術愛好者跟在李小龍周圍轉。李小龍對建立武館招收學員把握不大。木村鼓勵李小龍,說你有真功夫,沒設武館就有我們做你的弟子,你樹起旗幟,不愁沒人投奔你門下,怕就怕沒有功夫而牛皮吹得天樣大的人。木村還引用了一條東方諺語,大意是樹高自然會招來小鳥,水深自然會引來魚兒。

李小龍的武館設在西雅圖唐人街的一個地下室裡。武館設在唐人街的原因是,武術堪稱中國的國術,淵源極深,家喻戶曉,也必然會為移居美國的華人所喜愛。李小龍設立武館,初衷是以此為謀生手段,但絕非以盈利為目的,他的理想是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並獨創一支門派。

因此,李小龍不想把自己的武術淪為一種商品,他反對為自己的武館做廣告宣傳——他認為會給人誇大其辭、華而不實的印象。他甚至最初連招牌也不肯掛出來。他篤信古老的武俠傳說,若是一名大師,他隱居山林,也會有崇拜者千里迢迢、不辭勞苦地去尋找他,求他收己為徒。

李小龍的想法,在美國這種社會里不太行得通;人們對他的武館反應冷淡。當然,這也與李小龍太年輕、名氣太小有關。此時,李小龍的性格比在香港時要穩重得多,他不會以講手為名四下挑釁,而把自己的名氣鬧得很大。他由此而想起葉問師父的教誨:武德與武功,是一位武師必不可少的左右兩臂。

面對這種境況,李小龍並未氣餒,他是個認準目標,就要奮鬥到底的人——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他跟木村商量後,就和木村帶幾個學武的學生,去西雅圖的幾所大學做示範表演。李小龍每次都要親自示範,以博得對新事物持有好奇之心的大學生對他的武術產生興趣。事實證明,他這種笨拙而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他的表演越來越受大學生的歡迎,每次都有一兩個學生放棄他們原有的愛好,而改學中國功夫。

那時試圖在西雅圖開啟局面的東方武師並非李小龍一人。有一次,李小龍在表演前作了一番講演,宣揚“截拳道”(李小龍對自己的武術取的新名詞)的優點,也分析了其他武術門派的弊病。李小龍的言論激起一名在場的日本武師山本的強烈不滿,這名武師屬日本空手道黑帶三段,在另一所大學就讀。他走到場邊,以汙言穢語羞辱李小龍,將正在表演的李小龍置於除接受講手而別無選擇的境地。他戳著李小龍叫道:“你的截拳道這麼了得?敢不敢接我的空手道?”

李小龍原想將他的招數表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