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路至州會師。但是曾國藩早已料知動向,於烏江沿線重兵佈防,同時令清軍水師於江面遊弋,阻擊太平軍渡江。
前有阻擊,後有追兵,不得已,石達開率部進取巴縣,進攻纂江,欲藉以攻重慶再渡長江。但因內應暴露,敵軍有備,受挫後即停止攻城,渡赤水,進入川南。
清軍四面圍堵。並切斷了川南一帶地交通運輸。一月間,大軍糧草已然接濟不上,無奈之下,石達開只好進軍合江,擊潰湘軍劉嶽昭部,決定繞道。至金沙江尋找渡江機會。二月,進入貴州,轉道雲南鎮雄入川,進駐橫江。
此時的太平軍,給養匱乏,加上連年戰事,再這青黃不接的季節,當地百姓的米缸裡都已經是顆粒不剩。沒有了補給。太平軍基本上是在餓著肚子邊打邊跑,如何敵得過裝備精良、給養充足的清軍?等到橫江的時候,十六萬大軍已是跑地跑,散的散,剩下不足十萬人的兵力。
曾國藩一面驅兵追剿,一面令川等地駐防清軍堵截,二月十七日,終於在橫江遭遇。一場激戰,異常慘烈。清軍糾集大軍十二萬,對太平軍呈三面發起猛烈進攻。當時的太平軍也有自己的火炮。可惜全部都是前膛裝滑膛炮,其中絕大部分還是使用的實心炮彈。在裝備了後膛榴彈炮、短管曲射迫擊炮的清軍面前,無疑是以卵擊石,不堪一擊。加上麾下彥廷忠率部萬餘人叛變,太平軍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前後十天不到,三場大戰。太平軍人數由十萬直降為不足三萬。其中最為慘烈地一仗,太平軍主力被分割開來,兩萬餘人擠在臥牛鎮狹小的彈丸之地,被清軍數百門打炮一陣齊射,竟然沒有一人生還。
石達開率領殘部浴血奮戰,終於殺開一條血路,突然北漕山。然而不幸是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