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宜梅嘆了一口氣,還是給了他一年的量,最後告誡道:“這真的是最後的了,一定要控制銷量,明年的時候我去山裡找人,那裡的水果要比我們山上種的要好得多,用那些來釀精品酒才是最好的。”這樣就可以解釋釀酒的水果是哪來的了。
徐潤新並沒有多想,因為兩個山頭的水果並不夠,今年他也出去買了很多,梁宜梅想到她多分到的一成利,道:“以後你就不用給我成本錢了,那一成利就當做是買原料的錢了。”
徐潤新皺眉道:“不行,那樣我卻不是佔了很大的便宜。”
梁宜梅說服他,“也不算很大,而且你勞心勞力的,這也是應該的,更何況咱倆的關係誰跟誰呀?”
這句話徐潤新喜歡,高興的應下了。從此梁宜梅就不擔心有人問起水果的來處了。
過年的時候梁宜林透過兩家給鄭決和尚志清各送去了十壇酒,兩人的回信很快就到了,只是兩人不約而同的提到要梁宜林明年不要參考,再等三年。
梁宜林收了信,蹙眉不語,梁宜梅給他倒了一杯茶,道:“哥哥,我也覺得再等三年更好些。”
梁宜林撫著杯壁道:“上次我做了一套卷子,先生說小有所成……只是鄭大哥他們說這幾年官場不平靜,我想再想想。”
梁宜梅只是覺得梁宜林才十四五歲,紙上談兵可能很棒,可是到底太小了,這樣太打眼,想了想道:“二哥不如寫信去問問大哥的意見。”
梁宜林眼睛一亮,“是了,我現在就寫。”
直等了三個月,就在梁宜林快沒耐心的時候梁宜木的信才到,梁宜木也同意鄭決等人的意見,讓梁宜林再等三年。得到大哥意見的梁宜林顯得心靜多了,沒多久就將今年的秋闈拋到腦後,一心做學問。
梁宜林和梁宜梅不知道的是在秋闈的那幾天裡他們的大伯梁大郎就站在小巷的角落裡,當確定梁宜林不參加秋闈的時候鬆了一口氣。
秋闈一過,鄭山長第一時間拿到了試卷,招了梁宜林去做,又請了幾個素有才名的儒學修改,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梁宜林雖不會落地但名次也不怎麼好。鄭山長暗地裡和他說,以他的年紀很有可能會落第。
梁宜林的成績屬於中下,要是擱別人身上可能會得個第三甲,勉強參加春闈也就得個同進士,可梁宜林才十五歲,年紀太小,以後還有進步的空間,要是得了個同進士,怕是要冤死了
梁宜梅聽說後卻又有另一番思量,鄭山長說過他理解能力強,卻見識不足,梁宜梅想了很久覺得他再呆在泉州縣也很難再有進益,就提議他出去走走,“……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哥哥不如出去走走,見識一下山川秀水和各地風俗。”說道這裡她羨慕的看向梁宜林,“要是我是男兒身,也定是要出去走走的”
梁宜林心中也是一片激盪,但還是猶豫道:“妹妹一個人在家怕是……”
“怕什麼?我就在縣城裡,又有徐哥哥照應著,誰能欺負我去?”她到底不甘心,試探的說道:“而且要是哥哥走的不遠我也是可以陪著哥哥走走的。”
梁宜林好笑的看著她道:“我自然是沒問題的,只是這樣一來你一個人怎麼回來?我要是又送你回來,來回的時間都不知道多少了。”
梁宜梅歪頭想了想道:“我們去問徐哥哥要兩個會拳腳功夫的人來吧,這樣哥哥在外行走我也放心些,到時一人送我回來,一人留在哥哥身邊好不好?”
梁宜林到最後還是同意了,徐潤新的動作倒快,兩人最後帶著小白和阿桃以及借來的兩人一起上路了,五爺爺和五奶奶這麼多年來早就習慣了凡事聽兩兄妹的,雖然不是很同意梁宜梅跟著一起去,但在他們的堅持下也沒有反對,倒是徐潤新吃了一驚。
梁宜梅就跟著梁宜林將附近的縣城逛了個遍。每到一個地方徐潤新都去拜訪當地的儒生,和他們討論學業,而梁宜梅則懷揣著小老鼠將手中的人參出手,一路下來兩人沒花什麼錢,倒是賺了許多。
半年之後,梁宜梅站在南邊交界地送走了梁宜林。這是梁宜林同意她逛的最遠的地方了,再往上就是北方了,梁宜林到底沒膽子帶著她,交代了一個護衛帶她和阿桃回去後就揚揚手走了。梁宜梅見人沒影了才回轉。
回到客棧,她點了點手裡錢,足足還有兩萬六千八百多兩呢,這些都是這半年來她陸續出手人參的錢,還有一些給梁宜林帶走了。梁宜梅深知沒錢寸步難行的道理,除了明面上的錢外,她還在梁宜林穿舊的一件衣服裡縫了一些,還有他束頭的方巾裡也有一些,當時梁宜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