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的防線,阻止後金韃子進入到關內。
不過鄭勳睿卻不是這種意見。他認為吳三桂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山海關,以保住自身的性命為主。
鄭勳睿認為,吳三桂的處境非常的尷尬和兇險,前有李自成的大順軍,後有八旗軍。被夾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其實是實力最弱的一方,與兩方都無法正面抗衡,若是強行廝殺,拼死抵抗到最後,那就是兵敗身亡的結局,或者是吳三桂投靠一方,來打擊另外一方。
歷史是這樣的故事,吳三桂在無法抵禦大順軍的進攻之後。選擇開啟山海關,投靠八旗軍,讓多爾袞率領的八旗軍打敗了大順軍。
鄭勳睿很清楚,這個時候要求吳三桂牢牢守住山海關,無疑是讓其送死,只有讓吳三桂在關鍵時刻可以放棄山海關,帶領麾下的軍士撤離,才是最佳的選擇。
京城之中暗線傳來的訊息。李自成抓獲了吳襄及其家人,劉宗敏強行帶走了陳圓圓。
吳三桂與李自成之間已經沒有絲毫和解的可能性。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鄭勳睿的信函透過特殊的方式,送到了山海關,送到了吳三桂的手中,讓吳三桂陷入到長時間的思索之中。
鄭勳睿不願意吳三桂投降八旗軍,他讓吳三桂抽身,讓大順軍與八旗軍之間捉對廝殺。因為這是無法避免的廝殺,李自成佔據了京城,絕不願意主動退出來,多爾袞更是眼紅京城,想著佔領京城。
這就讓八旗軍與大順軍之間沒有絲毫調和的餘地。
當然鄭勳睿也清楚。要求吳三桂不經過任何的廝殺就撤離山海關,這也是不行的,吳三桂必須是在無法抵禦的情況之下,撤離山海關。
鄭勳睿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是不是能夠成功,就看吳三桂的選擇了,若是吳三桂依舊決定投降八旗軍,那他也沒有辦法,最終是率領鄭家軍將吳三桂一併剿滅。
鄭勳睿寫完信的時候,很有信心,他認為吳三桂會按照他的要求辦理,畢竟歷史上的吳三桂,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之下,投降了八旗軍,要是那個時候不投降,那就是死路一條了。那個時候的吳三桂,沒有第三方的力量可以投靠。
盡人力看天意,當然鄭勳睿有著絕對的信心,不管北方如何的鉅變,也不管李自成和皇太極做了多少的準備,最終的勝利屬於他鄭勳睿和鄭家軍。
吳三桂的確陷入到矛盾之中。
收到了鄭勳睿的信函之後,他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連續看了兩遍信函之後,才將內心的震驚強壓下去。
面對大順軍的進攻,這是肯定的事情,吳三桂不會退縮,在他的內心還殘存一絲的幻想,也許這一戰打敗了大順軍,李自成就會考慮釋放他的父母和家人,可若是不抵抗就撤離了山海關,那父母和家人肯定是活不成了。
鄭勳睿的信函,給吳三桂指明瞭一條道路,那就是投奔鄭家軍。
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站起身來的時候,吳三桂已經下定了決心,他將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面,詳細寫了一封信函,命令身邊的親兵,務必將信函送到山東德州,交給鄭家軍。
兩天時間過去,一個讓吳三桂震驚的訊息傳來了。
父親吳襄以及母親,連同十多個家人,全部被斬殺了,劉宗敏親率大順軍,已經朝著山海關的方向行軍。
這個訊息,讓吳三桂如同掉進了冰窟裡面。
吳三桂徹底的憤怒了,父母家人被殺了,侍妾陳圓圓被搶走了,偏偏這個來征伐山海關的人就是劉宗敏,始作俑者劉宗敏。
吳三桂忍不住了,他命令十萬大軍前往一片石,留在山海關駐守的僅剩兩萬餘人。
吳三桂這次是豁出去了,他要與劉宗敏拼死搏殺。
大軍從山海關出發的時候,吳三桂突然想到了給鄭勳睿送去的信函。
行軍途中,吳三桂對麾下幾個主要的軍官下達了若干的命令,至於說這些是什麼命令,只有吳三桂自己知曉。
駐紮在寧遠的多爾袞,發現了異常。
他每日裡派遣大量的人員到山海關附近去觀察,獲取情報。
皇太極的意思是非常明確的,每天都要稟報山海關以及北直隸的情況,八旗軍暫時不要參與到廝殺之中,靜觀局勢的變化。
多爾袞也給駐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寫信了,不過一切都是石沉大海。
多爾袞最為擔心的還是吳三桂歸順李自成,那樣八旗軍接下來的征伐就變得困難重重了,強攻山海關是不明智的,只能夠繞開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