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東林書院出現了什麼問題,那也是應該實施教化的,當年閹黨查封東林書院,採用了一味打壓的方式,可還是沒有能夠消滅東林書院。”
說到這裡,孫承宗看了看鄭勳睿,發現其臉色很是平靜。
微微嘆了一口氣之後,孫承宗繼續開口了。
“老夫不會無緣無故到淮安來,在鄭大人的面前,也沒有必要隱瞞,東林書院被迫遷出淮北,老夫聽說之後,感覺到難以思議,故而專程到淮安來看看,三日時間,老夫的感覺很好,府州縣官府盡心盡力,地方的治理很是不錯,大街上看不見地痞無賴,老百姓家裡有餘糧,不擔心吃飯之問題,這就很不簡單了,由此可見,鄭大人在民生方面,的確是用心的,不過鄭大人對於東林書院的態度,老夫不理解,當然老夫不會倚老賣老,到這裡來,也就是想聽聽鄭大人之解釋。”
孫承宗說完之後,鄭勳睿沒有馬上開口,在孫承宗這種飽經風霜的老人面前,說大道理是沒有作用的,以朝中東林黨人的做法來涵蓋東林書院的問題,也是不合適的,孫承宗的觀點很有道理,東林書院做的不好的地方,地方官府可以指出來,責令其改正,但將其驅逐,這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鄭勳睿是早有準備的。
“在老先生的面前,在下也不會遮遮掩掩,朝中發生的一些事情,老先生應該是知道的,是非曲直在下不想評說,這種爭來鬥去的做法,不是在下的作風,在下既然來到了淮北,既然出任了漕運總督、四府三州的巡撫,那就必須治理好淮北這一片的地方,不辜負皇上的期盼和信任,遺憾的是在下的想法和做法,與東林黨人的想法不大一致,在下認為官府和官吏做事情,一切都要以民生為重,民以食為天,若是百姓吃不飽肚子,官吏給他們講任何的大道理都是沒有作用的。”
“農戶貧苦,甚至是活不下去了,士大夫和商賈富庶,富可敵國,官府拿不出來錢糧救濟百姓,該怎麼辦,在下覺得更加奇怪的事情是,士大夫和商賈富庶,卻沒有承擔任何的賦稅,甚至朝中不少大人以藏富於民的觀點,來護衛士大夫和商賈的利益,可已經窮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和農戶,卻要承擔所有的賦稅,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思來想去,在下終於明白了,這都是利益作怪,老百姓處在最底層,他們沒有靠山,任人欺凌,士大夫和商賈不一樣了,他們和朝廷之間有著不一般的關係,有人出來保護他們的利益,他們將錢財看的死死的,甚至不擇手段發財,就算是看著百姓餓死,也不會拿出來一粒糧食和一錢銀子,在他們的眼裡,救濟百姓是官府的事情,與他們沒有絲毫關係。”
“藏富於民的意思,就是老百姓活該餓死,官府沒有錢辦事也該自身想辦法,這些事情與士大夫和商賈無關,他們還可以站在高處,吃著民脂民膏,大聲的斥責官府和百姓,甚至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他們要求官府徵收拖欠的農業賦稅,要求增加農業賦稅,至於百姓是不是能夠承受,是不是會逼得造反,他們不會考慮,這大明江山與他們沒有關係,錢財與他們才是最親密的。”
“東林書院的宗旨在下不會去研究,在下看的是事實,東林黨人與士大夫和商賈之間的關係如何,在下很清楚,想必老先生也清楚,朝中的黨同伐異,在下管不到,也不願意牽涉其中,但想著一味的護著士大夫和商賈的利益,想著護衛自身的利益,置天下危局於不顧,那恐怕是不行的。”
。。。
鄭勳睿說話的過程之中,孫承宗的臉微微有些紅,鄭勳睿所指他當然清楚。
“孫老先生,在下敬重您的威望,但在下也是實話實說,一切都要依靠事實說話,一切都要以理服人,站在道德的高度指點江山,掌控權利,享受利益,卻不願意承擔任何的責任,這樣的事情,在淮北不要想著出現,有人想著這樣做,過不了在下這一關,不願意按照在下的規矩來,那就請他走開,不管是誰來勸說,在下也不會改變此等的決心和初衷。”
第四百九十一章醉翁之意
孫承宗離開總督府之後,徐望華送了一口氣,鄭勳睿與孫承宗之間交談,他一直都在旁邊的屋子裡仔細聽著,鄭勳睿嚴厲和直白的話語讓他擔心,不過想不到這些話語的效果很好,鼎鼎有名的孫承宗最終居然沉默了,不再說及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的事宜。
鄭勳睿進入東林書屋,徐望華面對笑容跟著進來了。
“大人,這下沒有什麼事情了,孫老先生被大人說服了。”
鄭勳睿微微搖頭。
“沒有那麼簡單,你以為孫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