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眾人對朝廷早就失去了希望,也不相信楊嗣昌能夠再次建立起來功勳了。
楊嗣昌是黯然離開京城的,陪伴在他身邊的,僅僅幾十人,這些人是護衛他安全抵達河間府的親兵,畢竟這一路上到處都是土匪,堂堂的內閣次輔若是被土匪殺死了,豈不是大明朝廷的羞辱。
瀋陽,大政殿。
沉寂已久的皇太極,眼光同樣盯向了北直隸。
松山之戰對大清國的消耗是巨大的,畢竟地方太小了,而且普遍都是貧瘠的地方,糧食的產量不是很高,雖說松山之戰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阿巴泰率領的八旗軍橫掃北直隸,獲取了不少的錢糧,也劫掠了不少的人口,但這些不能夠完全補充大清國的消耗。
根據范文程和洪承疇的建議,皇太極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措施,坐山觀虎鬥,靜觀大明內部出現問題,在這期間,李自成率領的流寇進攻北直隸,結果遭遇到慘敗,退回了山西與河南等地,這個時候,皇太極也認為大明朝廷還能夠延續下去,其氣數還未盡。
正月間傳來的訊息,讓皇太極瞪大了眼睛,他也沒有想到,李自成居然在正月初一展開了對北直隸的進攻,范文程獲取到的詳細情報,表明流寇進攻北直隸的總人數達到了四十萬人,這讓皇太極倒吸一口涼氣。
皇太極以前從未重視過流寇,他認為李自成就是烏合之眾,沒有什麼戰鬥力,每次戰鬥依靠的就是人海戰術,不過現在流寇的力量發展到如此強大了,那就不能夠小看了。
大明朝廷與流寇之間的廝殺,這是皇太極願意看到的情況,不過他更願意看到的是鄭家軍與流寇或者朝廷大軍的廝殺。
在關注北直隸局勢之前,皇太極最為擔憂的還是遼南的局勢。
遼南絕大部分的地方都被鄭家軍掌控了,八旗軍所能夠掌控的也就是蓋州、海州和耀州這些城池,這還是皇太極給鄭勳睿寫信了,說是雙反都期盼著局勢的平穩,所以這麼長時間過去,遼南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廝殺。
遼南不穩定,大清國就時時刻刻處於危險之中,就算是八旗軍準備對中原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一旦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