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之中,識字的人很少,不少軍官都是在自己名字下面按上的手印,最終統計下來,申請調到遼東去的軍官,達到了六千多人。
也就是剩下的軍官不足兩千人了。
這一切都是鄭勳睿暗中運作的,只是他沒有想到,居然有六千多人申請到遼東去,這個數目過於的龐大了,可能在朝廷引發風波,這六千多人離開了,預示著榆林邊鎮剩下的邊軍,不足三萬人了。
鄭勳睿早就給恩師徐光啟寫信了,詳細說了榆林邊鎮的情況,他不能夠隱瞞,最終他也將自己的意見提出來,得到了恩師的贊同,徐光啟的身體依舊很不好,但朝廷大軍收復了萊州,讓他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所以有些時候,也詢問朝廷裡面的事情。
鄭勳睿決定整合榆林邊鎮的做法,得到了徐光啟的認可,而且徐光啟專門給兵部打過招呼,剛剛上任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很是尊重徐光啟,親口對徐光啟表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將榆林衛的軍官調到遼東去,要知道遼東就是缺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管是多少人,鄭勳睿既然已經開始動手,就不可能停下來了,這六千多人離開,對於榆林鎮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情,那樣他就能夠輕鬆的整合諸多的衛所營堡,能夠讓軍士拿到足夠的軍餉,至少能夠維持生活了。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榆林鎮設立的衛所營堡也太多了,這種密密麻麻擺佈兵力的方式,早就過時了,軍隊要是不強悍,打不贏人家,你就是在長城上擺滿了軍士,也是沒有多大作用的,這樣消耗的不僅僅是軍餉,也讓各個衛所營堡有了相互依賴的心理。
當然鄭勳睿真正倚重的,還是和草原部落的互市,只要相互之間有貿易往來了,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給恩師徐光啟的信函首先送出去,兩天之後,給兵部的奏摺也送走了,鄭勳睿等候朝廷的訊息,兵部的敕書來了之後,他就可以整合榆林鎮了。
兵部,兵部尚書張鳳翼正在看延綏巡撫鄭勳睿的奏摺。
張鳳翼也是有膽量有見識的大臣,曾經在孫承宗的指揮下,領軍收復了遵化、永平、遷安和灤州等四城,作戰能力是得到認可的,雖說剛剛就任兵部尚書,可是對於大明各地的情況基本是清楚的,而且洪承疇、陳奇瑜和盧象升都大明的名將,都是在他的手裡啟用的。
饒是見多識廣,看了鄭勳睿的奏摺,張鳳翼也是大吃一驚,他想不到鄭勳睿居然會調整這麼多的軍官,上至副將、下至把總,一共六千多人,而且這些人都是主動提出來要求,懇求到遼東去駐守邊關,與後金韃子決一死戰的。
稍稍思索之後,張鳳翼決定去專門拜訪內閣次輔徐光啟,順便也看看徐光啟的身體如何。
帶著奏摺來找徐光啟,本來是不合適的,這樣的奏摺首先應該呈奏內閣,看看內閣是什麼意見,不過徐光啟提前打過招呼。
張鳳翼說及情況的時候,徐光啟一直都是逼著眼睛的。
張鳳翼說完之後,徐光啟睜開了眼睛。
“張大人,此事你是怎麼看的。”
“下官覺得,這樣的調整幅度太大了,恐怕在朝中引發議論,若是有人彈劾,下官擔心鄭大人難以應對。”
“壯士斷腕,刮骨療毒,張大人,邊軍的情況,你我都是清楚的,且不說大同、榆林和寧夏衛等地,就說遼東,朝廷耗費無數的錢財,投入到遼東,可是屢屢遭遇敗績,就連本官耗費心神打造的登萊新兵,也毀於一旦,這些情況,難道是突然出現的嗎,本官看絕不會的,清揚雖然年輕,可已經發現其中根本問題,這樣的中流砥柱,若是得不到支援,將來還有誰能夠支撐大明的江山啊。。。”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徐光啟的臉色更加蒼白了。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下官這就附上兵部的建議。”
徐光啟暗暗搖頭。
“張大人尚未明白啊,榆林總兵何耀武,就那麼自裁的,事情怎麼會這麼簡單,清揚年輕,朝中沒有什麼根基,本官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若是本官去了,朝廷之中還有誰能夠支援清揚,清揚所做的事情,本官已經察覺到了,絕非朝中很多大人可以做出來的,到延安府不到一年時間,徹底穩定了局面,陝西巡撫吳��筧耍�洩�枚嗟淖嗾郟�竟倭隙ǎ�逖鐫謨芰摯隙ɑ嶙齔齟笫慮槔矗��也灰�喑さ氖奔洹!�
張鳳翼的臉色顯得凝重了,稍稍思索了一會,斬釘截鐵的開口了。
“下官明白了,鄭大人的奏摺,下官一力承擔下來,兵部這就草擬敕書,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