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個不靠譜的衛隊,連他倆都不認為很保險了,又怎麼能指望兒子信任這支衛隊呢!
皇后還誇了李重九幾句,說兒子終於上進了,她以前不是和李重九說過要招侍衛的事麼,結果李重九沒辦好,她還對兒子有點失望呢,現在見李重九主動辦起事來,她還是很欣慰的。
至於李重九想的那些什麼猜忌,李晏和皇后根本沒想過,他倆只是想讓兒子不要再抱怨了,當爹孃的都為他想的這麼周到了,要是當兒子的還要抱怨,那讓他們當爹孃的也太為難了。
李晏還親自寫了道聖旨,讓李重九的新軍軍費從內宮帳上支出,並且他還要親自檢視,這樣就可以避免走兵部,讓某人為難了,至於內宮的帳,因為他要看,所以梁大忠也不敢為難,必須立即撥發。
李重九沒想到父皇和母后這麼支援他,大為感動,這兩天的埋怨心理,終於得到了舒緩。
而吳有仁則去找了杜大下巴,又派人快馬加鞭的往太原送信,讓藩王們派出衛隊來保護李重九,忙得四腳朝天,但過得很充實。
至於楊澤那邊,又要給梁大忠找封地,又要安撫新招來的天策軍,又要籌備各種出兵事宜,楊澤難得地消停了下來,沒法想著再修理李重九了。
長安的大家都在忙著。而太原那邊還在過著緩慢而一成不變的生活,藩王們還有那些小爵爺們每天無所事事,只是每天吃喝玩樂,多娶小老婆,多生孩子,為李家皇族開枝散葉,這種生活他們過了幾十年,早就過膩味了。
然而,隨著兩個信使進入了太原,這裡的藩王和爵爺們才知道。他們以前過的那種膩味生活才是最幸福的,而以後他們再也別想過上這種太平的日子了,因為太子和燕王都要來了,並且這兩位大人物還是冤家。
太原,誠王府。
當代誠王李時這幾天非常的不舒服,他年紀不小了,可身體保養得不錯,他比李晏的年紀還大,雖然是老頭子了。可是一點也不糟,相反算得上是老狐狸,當然這是王府裡的人認為的,而外人當然都認為他是一個糊塗老頭子了。
李時在為人處世方面。對外的表現那是非常的窩囊,窩囊到什麼程度,就連依靠王府的田地種地的佃戶,都敢對他不敬。經常性的少交租子,而李時幾乎從來也不派人去揍佃戶一頓,從來沒有過。就算是王府的收入大減,他也沒這麼幹過。
所以在太原一地,誰家要是能租上誠王府的田地,給誠王當佃戶,那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而在太原百姓心中,李時絕對是一個軟趴趴,一點王爺的威風都沒有,包括他家王府的下人,也是如此,無一例外。
可實際上,要是誠王不這麼窩囊,那他早就死了,獨孤女皇能把他拆成十七八塊,滿門抄斬,可就因為誰都能欺負一下他,所以嘛,他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此時,誠王正在他的花廳裡看著一封密信,信上說的便是新皇登基,而新的太子和燕王不和的事。
看罷了信,誠王把信拿到蠟燭上燒掉了,他嘆了口氣,心想:“朝廷又變樣了,折騰來折騰去的,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沒完沒了了!”
這時,他的孫子,小王爺李博文進來了,誠王有好幾個兒子,最硬氣的已經被他收拾了,其實就是演了場戲,演他把最硬氣的兒子給打死了,其實是給放走了,而剩下的幾個兒子,似乎也都有點骨氣,所以誠王乾脆也把他們給打發出去了,反正都不要留在太原,免得給他惹禍,如此一來,身邊就剩下了一個成年的孫子李博文。
李博文其實並不是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因為王府裡只有他這麼一個成年王孫,所以府裡的僕人也就都管他叫小王爺了。
李博文進了花廳,聞到屋子裡面有燒東西的味道,又看到了桌上有灰燼,便問道:“祖父,可是長安那邊又有人送來書信了?”
李時嗯了聲,道:“看來得把你的父親,還有叔叔們都叫回來了,朝廷那邊有了變化,咱們家得商量個辦法,這樣才能長久地保住平安啊!”
李博文點頭答應,道:“這事由孫兒去辦就行。祖父,這回站隊,咱們怎麼個站法,或者還是和以前一樣,哪隊也不站?”
李時嘿了聲,道:“咱家的爵位已經到頂了,沒有可能再有什麼更大的富貴,所以站隊就不必了,當然還要和以前一樣,誰的隊都不站了。”
在前些年,不管是臨淄王李正隆還是長公主,都派人來拉攏過他,但他誰也不得罪,卻也誰都不投靠,就是窩窩囊囊地活著,結果李正隆和長公主對他就都沒有了興趣,一個沒有用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