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那肯法案”公佈後,立刻在美國南方引起了軒然大波,7月22日,南卡羅來納州首府哥倫比亞和查爾斯頓分別爆發了反對“蒙那肯法案”的示威遊行,兩地分別有近萬人上街遊行,抗議格蘭特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格蘭特繼續擔任美國總統,並且要求南卡羅來納州脫離聯邦政府獨立並向中國宣戰。根據民眾的要求,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漢普頓?威德在當天即發表了公告,宣佈不接受“蒙那肯法案”,聯邦政府的對南卡羅來納州的軍事管制無效。結果在訊息傳到華盛頓後,格蘭特隨即命令謝爾曼採取嚴厲措施。謝爾曼率領聯邦軍隊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南卡羅來納州,在該州各地實施軍事管制,首府哥倫比亞還實行了宵禁。謝爾曼進入哥倫比亞之後,便直接逮捕了該州州長漢普頓?威德,將他和一大批該州具有分離主義傾向的議員關進了監獄。謝爾曼在完成了對南卡羅來納的軍事管制後,為了防止南卡羅來納獨立和對中國宣戰,強行解散了該州的民兵,在哥倫比亞,當聯邦軍隊試圖解除“新漢普頓團”民兵組織的武裝時,民兵開始向聯邦軍隊開火,造成十餘名聯邦軍人傷亡,聯邦軍隊隨即發起了攻擊,打死民兵100多人,打傷500多人,400多人被逮捕。這一事件加深了當地民眾和聯邦軍隊的矛盾,大批的平民走上街頭抗議,一些三K黨徒趁機混在平民中間向聯邦軍隊開槍射擊,謝爾曼下令嚴厲鎮壓,接到命令的聯邦軍隊以棍棒和高壓水槍及騎兵驅散暴亂民眾,逮捕了其中的1200餘人,這場衝突共造成322人死亡,900多人受傷。
面對猖獗的三K黨,謝爾曼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措施,派出部隊清剿三K黨的集會地和巢穴,在攻擊一處由三K黨成員控制的城堡時,聯邦軍隊因攻擊受挫,使用了加特林機槍和達爾格倫重炮,將城堡徹底摧毀,在消滅了在那裡負隅頑抗的全部三K黨成員的同時,也造成了附近平民的大量傷亡。
在格蘭特的嚴令下,舊金山地方政府也採取了和謝爾曼類似的措施,在平息了事端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平民的傷亡。
鑑於南卡羅來納州民兵的叛亂給聯邦軍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格蘭特下令各州解散民兵,組建國民警衛隊,取代民兵成為各州的駐防力量。新建的國民警衛隊的指揮權則不屬於各州州長,使各州州長失去了統帥軍隊的權力,完全成為了行政官員。這項措施同樣引起了南方各州的不滿,但在格蘭特的強力推動下,最終得以實施。格蘭特的措施進一步鞏固了聯邦政府的權力,並使得美國總統收回了部分被國會限制的權力,使美國“三權分立”體制中國會“一家獨大”的局面得到了改變。
由“蒙那肯”號事件引起的這一系列的流血衝突,其規模堪比一場戰爭,而且險些將美國推到了分裂的邊緣,是以後來被史學家們稱為“準內戰”。
格蘭特和謝爾曼“殺雞儆猴”的鐵腕措施收到了預想的效果,不但阻止了分離主義勢力最為強大的南卡羅來納州從聯邦中分裂出去,也狠狠的打擊了美國國內的種族主義勢力,維護了美國內戰後的和平局面,但也使得本就因腐敗問題而聲名不佳的第二屆格蘭特政府的民意支援率和格蘭特本人的聲望降到了歷史最低點(格蘭特本人被南方民眾冠以“屠夫”、“野牛”的綽號),直接導致了1876年大選格蘭特尋求再次連任時連總統候選人的提名都沒有獲得。對此有歷史學家做出這樣的評判:“格蘭特是用個人的名譽換來了美國社會未來的和平。”
對於“蒙那肯”號事件所引發的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此時已然結束了臺灣戰事的林義哲還沒有得到訊息。
福州,馬尾港,船政碼頭。
坐在馬車中的陳婉透過車窗,向外望去,赫然看到遠處的船政水師錨地多了兩艘巨大的軍艦的身影。
“那便是鯤宇從日本人手中俘虜的大鐵甲船了吧……”陳婉看著已然掛上了中國龍旗的“龍驤”號鐵甲艦,輕聲說道。
“夫人說的正是。”趕車的馬伕聽到了陳婉的話,笑著回答道,“這條大的,叫‘龍驤’號,是日本海軍的主力大艦,那邊那條稍小一些的,是美國船,叫做什麼‘蒙那肯’號。”
陳婉看著“龍驤”號和“蒙那肯”號艦身上的斑駁彈痕,想起海戰的激烈殘酷,不由得更加的擔心起林義哲的安危來。
她之所以今天來到碼頭,是因為今天是林義哲歸來的日子。
馬車到了碼頭,陳婉和李思竹下了馬車,立於碼頭前,遙望著遠處的海面。
不多時,伴隨著陣陣汽笛長鳴,“威遠”艦的身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