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是神仙雞,就觸機而聯想到合二菜為一菜,改革成一道新的菜餚。但他試驗多次都未成功,只得作罷。可此事一直縈迴於其腦中。

1933年底,陳果夫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江蘇省政府主席。當時江蘇省政府設在鎮江。陳果夫上任後,公事之餘,對江蘇的飲食烹飪很感興趣。當時“蘇菜”雖在全國有一定的名氣,但長期以來沒有一定的評定標準,而且是以蘇州一帶的幾種民間風味菜餚為主,沒有包括江蘇大江南北廣大地區的許多著名菜餚,如膾炙人口的淮揚菜、南京菜、無錫菜、徐海菜等,不能代表江蘇全省菜品的精華,也沒有形成體系。這對江蘇飲食文化的發展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陳果夫到江蘇省政府上任大半年以後,於1934年秋在省會鎮江舉辦了一個“全省物品展覽會”。在這個展覽會上,他看到江蘇各縣物產甚豐,可供飲食烹飪的各種特產幾乎應有盡有。陳果夫在欣喜之餘忽發奇想:若把江蘇各地的飲食特產精華集中起來,制訂一定的標準,加以比較選擇,汰粗留精,最後選出幾十樣最為精美、最有代表性的菜餚,作為全江蘇省的菜餚代表,不就成了“法定”的“江蘇菜”了嗎?

主意既定,陳果夫便下令全省各縣先自行選擇、確定本縣最為味美質佳、素負盛名,且有地方特色的菜餚,或一種,或二三種,作為“縣菜”向省裡推薦。各縣官、商認為這是宣揚、推銷本縣特產的好機會,積極性也很高。不久,各“縣菜”便集中呈報到省政府。

陳果夫帶著一些飲食烹飪專家與名人,對各縣呈報的幾百種“縣菜”進行了半個多月的考評、分析、比較、選擇,甚至重新設計,最後終於確定了30餘種菜餚作為標準的“江蘇菜”。其中最有名的是:南京板鴨、蘇州燻魚、無錫大排、南通魚翅、太倉肉鬆、如皋火腿、鎮江鰣魚及餚肉、揚州獅子頭及醬菜、常州酒釀圓子、淮陰鱔魚、高郵雙黃蛋、陽澄湖清水大蟹、六合龍池鯽魚、常州醬雞、楓涇蹄筋與江陰鳳凰包雞等,真是洋洋大觀,幾乎囊括了全省的飲食烹飪精華。

這次評選過程中,陳果夫不免想起了他早年配製西紅柿、鍋巴、蝦仁與神仙雞為一菜的那次嘗試。現在江蘇各地名廚高手雲集鎮江,各式最好的原料與調料應有盡有,陳果夫舊事重提,將他的設想提了出來。馬上應者眾多,分頭試製,各顯神通,不斷總結提高,最後終於試製成功一道新式菜餚。

在此過程中,陳果夫興趣盎然地多次親自品嚐指導。開初,這道菜沒有正式名稱,俗稱“平地一聲雷”。陳果夫聽了不滿意,他認為此菜盡善盡美,又產生於鎮江,鎮江山水中有“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與“天下第一泉”(中冷泉),何不將此菜取名“天下第一菜”呢?菜名就此定了下來。陳果夫又專門寫了一篇《天下第一菜頌》。

“天下第一菜”誕生以後,由於它的諸多優點,迅速傳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抗戰期間,食此菜者又名之曰“轟炸東京”,藉以表達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願望,使其在大後方更加盛行。今天,此菜已理所當然地成為“蘇菜”中的當家菜餚之一了。

家喻戶曉的清燉蟹粉獅子頭(圖)

清燉蟹粉獅子頭是揚州傳統風味名菜,它是以豬肋條肉和蟹粉等經蒸、燉而成,在揚州是家喻戶曉的菜餚,膾炙人口。

據傳,此菜起源於隋代。當年隋煬帝下江南,飽覽了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回味秀色之餘,他遂命御廚以四景為題,做出四道菜來。在當地名廚指點下,御廚終於烹製出松鼠鱖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其中,葵花斬肉即現在所說的獅子頭。楊廣品嚐後龍顏大悅,下旨賜宴群臣,一時四大名菜傾倒朝野。到了唐代,由於經濟繁榮,權貴們宴客成風,競相請客。一次國公韋陟宴客,也上了這四道名菜,當葵花斬肉上桌時,只見那用碩大的肉圓子做成的葵花心狀若雄獅之首。有的賓客為取悅主人,乘機勸說道: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之印,不如將此菜更名為“獅子頭”。國公大喜,欣然採納。從此“獅子頭”風靡大江南北,流傳至今。

清燉蟹粉獅子頭歷來受到人們的珍視。清代關於此菜的文字頗多,袁枚《隨園食單》中記有“揚公圓”一菜,其製法與今日之“獅子頭”相合。其文誇讚:“揚明府作肉圓,大如茶杯,細膩絕倫,湯尤鮮潔,入口如酥。”還有詩人讚揚葵花肉丸雲:“賓廚縷切已頻頻,團比葵花放手新。飽腹也應思向日,紛紛肉食爾何人。”人們將肉圓比喻葵花,是因為肉圓包裹蟹黃,形大而色黃,宛如一朵盛開的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