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的太平天國政權。
(二十一)
太平軍定都南京後,剛剛即位的咸豐皇帝大為恐慌。聚集文武於圓明園勤政殿商議剿匪平叛。六部九卿,軍機處大臣一致公推。“洪匪勢力強大,已佔據南方各省,當今善能用兵,精通謀略者非曾國藩莫屬。只可惜曾侍郎現在湖南老家居喪。如能及早起用曾國藩,當能遏制洪患,請萬歲定奪。”咸豐帝道:“國事如此緊張,不必遵循舊例,著曾國藩就地組建湘軍,南方諸省駐軍,在籍官員措辦的團練,一併聽任調遣。務其迅速剿滅洪匪。”曾國藩接咸豐帝旨令後,立即行動起來,率領十餘萬湘軍和所調各地團練與太平軍對壘,不久戰敗太平天國西征軍林風祥,李開芳,胡以晃,賴漢英等部。西征軍受挫。洪秀全遂令翼王石達開親臨西征軍與曾國藩對壘。石達開時年二十三歲,不獨驍勇善戰。且善權變,識軍機,可算是文韜武略無不具備。從金田起義直至奪取南京,幾千裡征程,數百次戰鬥,石達開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曾國藩雖善用兵,但和石達開對壘只能是棋逢對手略輸一籌了。接連幾仗是屢戰屢敗,幾乎全軍覆沒。氣得曾國藩連呼:“屢戰屢敗,有負皇恩。我還有何面目立於人世乎。”說著就往水裡跳幸被部屬拉住,方得保全性命。時部將淮軍統領李鴻章聞聽曾國藩因兵敗欲圖自盡的訊息,遂奔赴曾國藩大營相勸道:“兵無常勢,勝敗也系兵家之常,漢高祖曾屢敗於項羽,垓下一戰而獲天下,大帥又何必輕生致貽他人恥笑耶。末將有一計,可破洪楊亂黨。”曾國藩一聽有計可破洪楊急忙問道“何計。”李鴻章道:“洪楊作亂以來,所到之處,使洋人利益大受衝擊。英美法三國使團一再表態。願意幫助中國政府*洪楊之亂,其條件是對《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進行重新修改。我想,洋人要求修改條約無非就是想從中多得點利益,借洋人之兵勘洪楊之亂,息我之兵,省我國之軍費,以省軍費之銀而酬洋人,有何不可。且洋人中,有一美籍人華爾,系海盜出身,在美國犯有重罪,現逃在上海,幸上海地方官為其周旋,說通美使,赦免其罪。華爾其人擅長軍事,且特愛冒險。洪洋部將李秀成攻蘇洲後,兵進上海。上海地方官吏和外國鉅商組織了一支洋槍隊,與亂黨抗衡,華爾任洋槍隊司令,其始建之初,其成員大多是華爾為海盜時的一些部屬,後又從菲律賓、西班牙等地僱傭一批亡命之徒。為了與亂黨抗衡,又吸收了上海當地的一批流氓、地痞、混混。如今洋槍隊已發展到四千餘人,全隊裝備一律是洋槍洋炮。加之其成員皆系亡命之徒,因此戰鬥能力特強,以往和亂黨巨首李秀成曾多次交鋒,亂黨均未獲得便宜,只是也要花很多銀兩。
(二十二)
時曾國藩帳下有一很受器重的部將,名左宗棠,向來對李鴻章其人過於圓滑不滿,且極鄙視李鴻章崇洋媚外,而且不顧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行為。如今一聽李鴻章欲借洋人之力剿滅太平軍,忙向前一步,對曾國藩道:“英、美、法三國助我勘亂,意在換約,此兵決不可用,華爾之洋槍隊倒可用之。曾國藩遂對李鴻章言道:“你速派人去上海和華爾聯絡,許以重金,叫他襲擾淞滬,蘇錫常,並告淞、滬、蘇、錫、常各級官佐之地方守備部隊皆應為之臂助,共同襲擾洪匪後院。我這裡將兵分六路,分攻九江、嶽洲、蕪湖、武昌、江寧。”
卻說洪秀全在南京城內,派冀王石達開率軍西征,丞相林風祥北攻,李秀成,陳玉成分堵江南,兼顧淞滬後,自覺萬無一失,靜等捷報,遂做起太平天子來了,整日裡耽情酒色,歌舞彈唱,在後宮裡行樂,把天國大權統交東王楊秀清料理。偏這楊秀清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猶不滿足,漸漸地把洪秀全也不放在眼裡,所有軍事文報,刑賞黜陟,任意所為,根本不奏報,更不與諸王商議,北王韋昌輝雖為東王所節制,但其勢力與東王不相上下,屢向洪秀全進言“謹防東王篡謀。”洪秀全也有所察覺,遂對韋昌輝言道:“如今天國重權皆歸東王,朕又何能奈何?”言畢淚如雨下。韋昌輝見天王如此,遂暗下決心“誓除東王,以絕後患。”是夜,率眾圍困東王府,假傳天王聖旨。楊秀清謀逆不軌著即加誅。“眾將官率兵一擁而入,將東王砍死,閤府人眾,一個不留,越數日,北王正在府中高臥。東王餘黨集眾圍攻,雙方爭鬥,相持不休,洪秀全遣使密召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入靖內亂。石達開,秦日綱為之調停,韋昌輝不服,惱了石達開大聲道:“你如此削弱我天國力量,恐怕天國要亡在你的手中了。”說罷憤然離去。是夜韋昌輝又密遣部眾圍攻燕、翼兩王府,石達開聞警,獨自逃亡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