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給了皇家海軍軍官戰列巡洋艦能和戰列艦一戰的錯覺。然後對英國人“犯的錯誤”大肆批評,彷彿世人皆醉我獨醒。
然而這些人從來就沒想過。這真的是英國人認識不到這個問題嗎?
在交戰中投入一切可以投入的力量難道有錯嗎?因為戰列巡洋艦不具備和戰列艦交戰的能力因此戰列巡洋艦就不能參加到海軍決戰中去?誰規定的?
縱觀歷史,拿次一級戰艦加入主力對決的海戰可不是少數,風帆戰艦時代,皇家海軍戰列艦一般是指1至3級艦,而4級至6級是重型護衛艦(這裡的護衛艦和現在的護衛艦是兩個概念)。
而特拉法爾加戰役中,英國皇家海軍中1、2戰列艦數量極少。而英軍主力則是3級戰列艦和大量的重型護衛艦
而英國皇家海軍的裝甲巡洋艦原本在設計之初就有著在必要的時候上戰列線的要求,作為戰列巡洋艦上戰列線有什麼好奇怪的?
而且這種需求並非只有英國人一家獨有,其他國家同樣有這樣的需求。
歷史上的對馬海戰,日本聯合艦隊的第二艦隊的8艘裝甲巡洋艦同樣跟在4艘戰列艦的後面加入了戰列線參加了對遠道而來的俄國艦隊的殲滅,而且更是在東鄉平八郎下達了“一
起左轉”這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命令。導致俄國人能夠逃脫的情況下,第二艦隊的8艘裝甲巡洋艦決定抗命繼續保持航向,才確保了最終全殲的輝煌勝利。
至於筑波鞍馬這種設計之初就是以上戰列線為目的的裝甲巡洋艦更是不要提了。
而德國人其實也幹過同樣的事情,歷史上的俾斯麥侯爵號裝甲巡洋艦同樣是安裝了和當時德國前無畏艦相同的240毫米艦炮,以滿足德國海軍在必要時讓其頂上戰列線和前無畏艦艦隊一同作戰的需求。
所以英國人將戰列巡洋艦派上戰列線進入主力艦對決沒有任何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皇家海軍為了追求交戰中的開火效率,軍官無視甚至默許各種反安全條例的違規操作,如炮塔內部堆放發射藥。或炮塔揚彈通道防火門不關閉等等行為,才導致了戰列巡洋艦的各種放煙花。
而戰後皇家海軍的軍官們自然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因而將所有問題都推到了戰列巡洋艦“防護薄弱”上去。
至於某艘蛐蛐,打贏一個長你20多年的老太太很值得炫耀嗎?作為戰列線交戰主力艦,在和老羅的交戰中毫無還手之力,而作為破交戰任務執行艦對英國海上交通線沒有造成任何損傷。某艘蛐蛐無論從設計方面還是從任務執行方面都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嘛。
啊,扯遠了扯遠了。因此綜上所述,對英國人來說,戰列巡洋艦無疑是一種非常符合他們的需求的戰艦,但是反過來看看德國,真的有必要建造戰列巡洋艦嗎?
也許有些巡洋作戰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德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可以對英國海上交通線造成巨大的危害,但是實際上看看一戰中的情況,在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之前,德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
因為英國皇家海軍在數量上的優勢在那裡。其不說這些戰列巡洋艦能不能突破皇家海軍的封鎖進入大西洋,單單為了保證自己造主力艦上的數量差距不被繼續拉開,德國海軍就不可能放任自己的戰列巡洋艦出去破交。
而就算德國海軍有膽子冒著自己主力艦數量減少的風險放戰列巡洋艦出去,那麼無法正面決戰的德國海軍將永遠沒有擊敗皇家海軍的可能,那麼就算給英國人能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在美國人的支援下,戰爭的結果不會有什麼變化。
因此在約亨看來德國的戰列巡洋艦完全是沒用的東西,雖然有人拿日德蘭海戰中英德戰列巡洋艦的表現作對比。宣傳德國戰列巡洋艦多麼多麼優秀,但是實際上仔細分析一下就發現這種對比完全沒有意義。
德國戰列巡洋艦根本不是為了滿足保護航運線。替代海外部署的次級主力艦,甚至進行海上破交戰而設計的,而是專門針對英國戰列巡洋艦的,因為英國戰列巡洋艦需要大航程、強火力、高航速、高適航性,因此防護薄弱,而德國戰列巡洋艦因此採用能夠擊穿英國戰列巡洋艦就足夠的較小口徑的主炮、較短的航程、較差的適航力換取較強的防護。以提升在和英國戰列巡洋艦交戰時的生存能力。
正是這樣針對性的剋制性設計才導致了英德戰列巡洋艦的表現差異,但是德國的戰列巡洋艦真的是戰列巡洋艦嗎?叫做反戰列巡洋艦才對。
但是如果是以和英國皇家海軍在北海決戰,那麼戰列巡洋艦對德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