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太后身邊跟著兩人,一個十六七歲,個子比太后還要高些,神態極為恭謹,身上的服裝表明他絕不是宮中的太監,另一個比較小,只有六七歲,胖乎乎的,一臉茫然,總是回頭張望,大概是在尋找認識的人。

太后與這兩人站在了韓孺子和東海王前方。

宗室出身的兵馬大都督韓星上前,也是側身站在臺階上,與喊話的司儀官對面。

“祖宗有靈,子孫跪拜!”司儀官喊道,聲音遠遠傳出。

太后帶領全體韓氏子孫跪在冰硬的青石地面上,膝下沒墊任何東西。

“一叩首!”司儀官可不管這些,此時此刻,他就是韓氏歷代皇帝的代言人,聲音不急不徐,指揮數百名子孫磕頭。

跪拜三次之後,眾人起身,然後是文武百官,同樣跪拜三次,這是一次意外的拜祭,禮儀已經簡化許多。

兵馬大都督韓星在臺階上再次向太廟跪拜,這回沒用司儀官喊話,他自己跪下,自己起來,然後宣讀一直握在手中的旨意。

他的聲音沒那麼大,卻還清晰,詞句古雅,引用的典故極多,大臣們聽得萬分激動,一直站在外面、被凍得腦袋發麻的宗室子弟們卻是一頭霧水,好一會才陸續明白過來,這是一篇洗冤昭雪的請命文。

按照慣例,韓星先是讚頌列祖列宗的功績,對武帝尤其不吝溢美之辭,然後鋒頭一轉,指斥那些引誘武帝做壞事的奸佞小人,羅列了一些人名,韓孺子驚訝地聽到了中司監景耀的名字。

接下來,請命文開始回憶武帝頭兩位太子的冤屈,聲情並茂,太廟前很快哭聲一片,宗室子弟哭,大臣也哭。而且哭得更厲害一些,甚至頓足捶胸。

韓孺子已經算是見過“世面”了,此刻還是驚訝不小。站在他前方的少年和孩童乃是太子遺孤,痛哭流涕尚可理解。其他人哭什麼呢?就連東海王的肩頭也一聳一聳的,像是在哭,還有點像是在竊笑。

韓孺子哭不出來,也不會做樣子,只能將頭低下,儘量不惹人注意,可週圍的哭聲太有感染力,韓孺子無法不受影響。心生愧疚,覺得自己太過無情。

長長的請命文終於快要念完,東海王韓樞和廢帝韓栯的名字被提到,他們兩個是不肖子孫,德薄福淺,不能繼承韓氏江山,因此要從前太子的後人當中選立一位。

隔著幾步,韓孺子也能聽到東海王的牙齒咬得咯咯響,他倒是無所謂,聽到“不肖孫栯”幾個字的時候。甚至沒有立刻想到這就是自己。

最關鍵的一刻終於到了,兩位太子各留下一名後人,鉅太子的兒子名叫韓施。今年十七歲,鏞太子的兒子名叫韓射,剛剛六歲,父親遇難時他還在母腹中沒有出世,兩人雖然也列入皇室屬籍,卻一直備受冷落,連名字都是隨便起的。

韓孺子有經驗,知道最後成為皇帝的那一個,將會改名。

大臣們哭得更加響亮。韓孺子覺得其中一些人是真心實意的。

楊奉湊在他耳邊,小聲說:“鉅太子在位十多年。鏞太子也有六七年,他們在大臣當中根基頗深。大致來說,文官喜歡鉅太子,武官傾向鏞太子。”

韓孺子恍然,怪不得父親桓帝一度想要聯合外戚對付大臣,桓帝當太子的時間過短,與大臣沒有形成緊密的聯絡,而韓孺子甚至沒有經過太子這一階段,與大臣毫無接觸,所以他的退位波瀾不驚。

韓孺子不覺得遺憾了,同時也明白,如果有一天他真能重返至尊之位的話,必須至下而上地建立根基。他扭頭看了一眼楊奉,不知這名太監能幫自己到什麼程度。

請命文讀畢,韓星脫稿說話,表示兩位太子不分上下,遺孤都有繼位的資格,為顯公平,要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抽籤決定。

這就是太后與群臣商議很久之後拿出的方案,一直被扔在外面挨凍的宗室子弟們大吃一驚,可是沒人敢在這個時候提出反對,嗡嗡聲很快消失,連東海王也停止咬牙切齒。

太后帶著韓施、韓射拾級而上,進入太廟,群臣之中只有殷無害和韓星代表文武官員陪同進入,其他人都在外面等著。

太后的身影剛一消失,東海王就扭頭看著韓孺子,眼中流出真實的淚水,壓抑著聲音說:“你能相信嗎?你能相信嗎?”

韓孺子沒什麼不能相信的,於是露出一個無所謂的神情。

東海王臉上的神情由悲痛變成驚訝,直到這時,他好像才真的相信韓孺子對帝位不感興趣。

韓孺子的目標太遠大,此時此刻他的確顯露不出興趣。

抽籤進行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