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將齊國、東海國平定。而且一直有傳言說匈奴要大舉南下,未必就與叛軍有勾結,叛軍或許是狐假虎威,想將楚軍引開。”
孟娥和東海王各有道理,韓孺子也無法決斷,“你們先退下,孟娥留下,朕……”
話未說完,太監、侍衛又都跪下了,無不覺得這名女侍衛身份特殊,這時出現實在太危險。
孟娥平淡地說:“陛下先將我關押吧,我的話是真是假,爭不出結果,事實自會證明一切。”
“你先去休息。”韓孺子不能用自己的固執違逆一群人的忠心,又對劉介道:“派人服侍她,這不是關押,明白嗎?”
“是,陛下。”劉介起身,退到門口,示意孟娥跟自己走。
孟娥向皇帝道:“兵荒馬亂,陛下不要再練功了。”
韓孺子一愣,別人都以為孟娥是在勸皇帝注意身體,他卻明白,孟娥是在告訴他停止練習內功。
劉介與孟娥離開,東海王走到皇帝面前,側身說話,正好將崔騰擠開,“陛下,此事太過可疑,孟娥很可能不是單獨一人,有必要在彭城進行一次大搜。”
“嗯,傳大將軍崔宏。”相比於城內大搜,韓孺子更在意北方的匈奴人,至於停止練功,他感到奇怪,卻沒有特別在意。
第三百章 不信不疑
夜已深,韓孺子悄悄坐起,側耳傾聽,隱約能聽到外間張有才的呼吸聲和泥鰍輕微的呼嚕聲,他穿上室內的便鞋,披上一件外衣,悄悄推開臥室的門,站立片刻,又向正門躡手躡腳地走去。
他輕輕推了一下門,正要用力,外面突然響起一聲咳嗽,韓孺子一驚,隨後無奈地搖搖頭,乾脆不再掩飾,推門而出。
彭城守衛森嚴,廊廡之下站著一圈衛兵,韓孺子在意的不是他們,而是門口的一名太監。
中司監劉介躬身道:“陛下深夜不睡,是被什麼東西驚擾到了嗎?”
劉介經驗豐富,猜到皇帝可能要去探望女侍衛,親自在外面守了多半夜。
“城裡搜出刺客了?”
“沒有,目前來看,只有孟娥一人。”
“孟娥不是刺客。”韓孺子肯定地說。
劉介輕嘆一聲,“孟娥或許不是刺客,但陛下如此信任他,仍然不該。”
“朕不能信任她?”
“陛下不能信任任何人。”
“包括你?”
“包括我。”
韓孺子瞭解劉介的為人,因此沒有生氣,只是覺得奇怪,想了想,說:“請劉公進來說話。”
“天還沒亮,陛下應該多多休息。”
“既然已經醒了,再睡無益。”韓孺子轉身回屋,劉介猶豫一下,邁步跟進去。
劉介親自監督太監們佈置的屋子,對擺設非常熟悉,幾步走到桌前,熟練地點燃一根蠟燭,銅製蠟臺是洛陽侯府贈送的禮物,造型是三名仕女舉手託著一個小圓盤,栩栩如生,頗為精緻,蠟燭也是禮物,點燃之後發出一股清香。
這些東西宮裡都有,可皇帝出發得太匆忙,劉介來不及攜帶,只好從洛陽拿一些。
正在睡覺的張有才被燭光晃醒,抬頭看了一眼,立刻坐起來,準備服侍皇帝。
韓孺子擺擺手,讓張有才繼續睡。
泥鰍翻了個身,背對燭光,繼續大睡。
韓孺子坐下,示意劉介也坐,中司監卻嚴守規矩,恭敬地站在一邊。
“皇帝不能相信任何人,豈不真成了孤家寡人?”
“陛下,皇帝不相信任何人,但也不懷疑任何人,不信不疑,有罪即罰、有賞立行,一目瞭然,絕不讓外人猜測。”
韓孺子沉吟半晌,“劉公還有武帝的故事嗎?”
劉介點點頭,“武帝晚年誅殺天下豪俠之事,陛下聽說過吧?”
“天下皆知。”
“事情起因於一次泰山封禪,那是一次規模很大的封禪,準備了多半年,當地官府特意重修了登山之路,宿衛軍包圍泰山,搜尋了三遍,確保山上沒有閒人與猛獸。武帝清晨步行上山,途中休息九次……”
回想當年盛況,劉介興致盎然,不由得多講了一會,然後才進入正題,“當晚子夜,武帝在泰山之巔將一份拜天祭文送入圓壇之中,接下來本應將入口堵死,以柴火燃燒,外圍再壘以石塊。一切都準備好了,卻發生一件意外,或許是湊巧,或許是天意,或許是武帝眼力太好,竟然看到壇裡已經有了一份祭文。”
“啊?”韓孺子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