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經有女朋友了,他好像也不喜歡我,鍾儊紅看了葉天一眼,轉身離開,心底安慰自己,當朋友也不錯,最少被人甩的時候,還能拿來冒充一下。
看到兩個大人好生說話,小不點就放心了,安靜趴在葉天懷裡,昏昏欲睡。
我說錯什麼了?
葉天有些莫名其妙,剛才並沒有把心底話都說出來,既然選擇了趙蕥芝,他就不會放手,無論怎麼樣,他都牢牢霸佔趙蕥芝,不會允許別的男人染指分毫,就算冒充也不行。
找了處安靜地方,葉天輕輕拍著小傢伙後背,也許是白天玩得太累的關係,小不點睡得很香,睡相很萌,葉天擺正兩隻亂踢的小腿,忍不住微笑。
葉天想安靜,卻偏偏有人找上門,這個人分量很足,葉天也不得不打起精神。
“葉先生!”
“徐先生怎麼有空到這裡?”
徐可還以為葉天生氣被搶了風頭,想要表示歉意,又不知怎麼表達,剛剛風光了一把,心裡還有些洋洋得意,直接道歉的話他說不出口,看了眼小不點,眼睛一亮。
“這個小女孩真可愛。”
“謝謝。”
徐可搓了搓手,鬼使神差道:“沒什麼事,我先過去了。”
徐老怪還真是名副其實!
葉天無奈道:“徐先生有什麼話不妨直說。”
徐可猶豫一下,又轉回來,笑道:“葉先生,其實我想和你聊聊香港電影,我覺得你的許多想法和我們一樣。”
“我們?”
“我和幾位導演經常聚在一起聊天。”
徐可比手畫腳解釋一遍,葉天釋然,原來徐可和一幫新派電影人組織了一個沙龍聚會,經常在酒吧談論電影心得,如果葉天猜得不錯,這個聚會就是香港赫赫有名的新浪潮運動<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所謂新浪潮就是將電影與商業結合的一個新的電影風格,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包括徐可、徐鞍華、章國名、譚家名等等。
這些人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開啟嶄新的一頁。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瘋劫》、《蝶變》、《點指兵兵》,其後這批或在外國學習電影,或在電視臺少林寺出身的年輕導演繼續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包括《父子情》、《半邊人》、徐可的《第一型別危險》、譚家名的《烈火青春》等數十部作品。
這些影片都很能表達導演對當時社會氣象的感覺及情懷,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型別化的傳統模式,徐鞍華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銳;徐可有一股神經質的張力,方育品作風樸實,真實感濃厚;譚家名走中產美學;章國名擅拍警匪片等等,這些特質都體驗到新浪潮電影的“作者論”美學。
“新浪潮”標誌著香港電影與上一代本位粵語片的決裂,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往往揹負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創新;而“新浪潮”電影則帶有濃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強烈的本地感性;這跟導演們於香港成長、受西方教育很有關係。
徐可邀請葉天加入,他自然沒有推脫的理由,如果能招攬一些新銳導演,對東方娛樂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是葉天沒想到,在徐可口中,他竟然成了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似乎這些新派電影人對他還十分推崇。
聊得融洽,徐可就丟開了面子包袱,認真表達歉意。
“葉先生,不好意思,剛才是嘉禾安排,我也需要配合宣傳。”
“沒什麼,說實話,徐先生這部影片,我很喜歡。”
“謝謝!”
葉天並不是恭維徐可,《新蜀山劍俠傳》這部影片很不錯,就算放在二十一世紀,也值得一看,不過俗話說的話,比別人多走半步是天才,多走一步就變成先驅了。
徐可開心笑了,《新蜀山劍俠傳》完全是按照他的想法拍的,他提出聘請《星球大戰》特技小組,嘉禾也答應了,暗地裡他派人以協助名義偷師,拍完這部電影,不愁沒有特技人才。
葉天意外的和徐可談得來,短短十幾分鍾,大導演徐可就成了他的粉絲,隨便說出一些二十一世紀簡單至極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