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七十五章 重用莉智

功夫片在八十年代其實很盛行的,但出現的時裝片也數不勝數的,都是高品質的作品,有追女仔、黑幫、愛情等,都是時裝戲,而且現在看大家依然會很喜歡,這些電影一改70年代香港電影的粗糙,質量越來越高,電影人也專業起來,比如葉天就很注重電影品質,《黃飛鴻》這部影片,膠片是拿到日本去沖印的,最後票房大賣。

80年代香港時裝片的另一個“國際化”形象則是承襲70年代李曉龍的視野,將本土製作帶入國際舞臺,例如《女皇密令》、《福星高照》及《龍兄虎弟》三部票房冠軍片,就分別在法國、日本及南斯拉夫取景,而觀眾眼見香港明星在國外“縱橫四海”,自然較古裝片在心理上更易接受,故縱觀整個80年代的時裝片,諸如“港產日本片”、“港產西片”、“港產東南亞片”甚至“港資好萊塢片”等可謂層出不窮!

此外,作為以時裝片為創作方向的兩家電影公司:新藝城與永盛,更是80年代時裝片潮流的開路大旗手——前者除“最佳拍檔”系列,也以《英雄本色》為影壇開啟“英雄片”熱,其後的《八星報喜》則標榜港產時裝賀歲片由國際化轉變為家庭化,成為90年代“家有喜事”系列的先聲;至於後者,亦以《賭神》令賭術片在沉寂多年後起死回生,影響深遠。

現在有了東方娛樂,又何必讓永盛娛樂珠玉在前,葉天也沒打算和向氏兄弟謙虛,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古裝片形勢已步入低潮,尤其1982年後。能打入十大賣座電影者往往只有《少林寺》、《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南北少林》等赴內地取景的武俠片或清宮片,至於邵氏的片廠式流水作業,則幾近被市場主流淘汰。

正因如此,70年代仍是乏人問津的時裝文藝片也得以在商業上分一杯羹。例如去年劉徳華參演的《投奔怒海》率先以1500萬重新整理文藝片票房紀錄,葉天還記得,《秋天的童話》更首次讓時裝文藝片票房衝破2500萬票房大關,在劇情上本屬冷門的《胭脂扣》、《法內情》等收入也維持在1700萬以上,《阿郎的故事》票房更高達3000萬!

能賺錢的文藝片很少,這些影片火爆程度不輸於商業平,葉天自然也要收入囊中。

徐可接著分析道:“這幾年香港電影有很大的轉變,出現很多新的東西。比如新的技術、裝置、器材,很多導演都是從外邊留學回來,帶回新的電影理念,還有很多電影從業人員,是看美國電影、日本電影、或法國電影的,然後大家走在一起工作,產生了化學作用,形成了和之前不同的風格,用外邊新的技術,包裝我們自己的故事。”

葉天讚道:“徐可說的不錯。公司想要發展,人才最重要,這些留洋回來的電影人。想法都很先進,對於這樣的人才,我們需要優先招聘。”

“明白!”

現今東方娛樂還沒有明確的人事經理,招聘人才都是曾至偉、岑鍵勳、張語凡、鞠覺量、李怡等幾個元老分管,輪流面試。

這個局面需要改變,葉天在眾人身上看了一圈,目光最後停留在莉智頭上,還是‘自己人’靠得住,剛才做了那樣的事。也該安慰一下莉智。

“莉智!”

“嗯?”

“人事部就交給你了<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葉天說的很輕鬆,莉智卻覺得鴨梨山大。皺著繡眉,遲疑道:“天哥我……我不行的。”

天哥?

眾人聽見莉智稱呼。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聯想起剛才莉智、葉天遲到,一部分人互相看了看,露出心照不宣表情。

葉天笑道:“沒事,我會派人協助你的。”

莉智害羞低著小腦袋,預設了葉天安排,心裡隱隱感覺,葉天選擇她並不是因為她的本事,而是她奉獻了身體,這樣不好,剛才她是心甘情願,並沒有奢望得到什麼補償。

葉天總結道:“以後公司製作影片,就按照這個思路來,其他型別影片……不能說全部拒絕,但稽核要加倍嚴格,每年至多有兩部影片份額。”

眾高層反應不一。

曾至偉覺得遇到了難題,雖然他什麼影片都能拍,剛才討論的時裝片他也有涉獵,《最佳拍檔》就是他拍的,但是電影理念模仿美國007,和香港本土電影很大不同,他更擅長的是本土電影,如今葉天要搞改革,拍時裝片,他想要出頭,就需要摸準時裝片精髓,難題就是此類影片也是剛剛冒頭,一切都要從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