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拿到手了,葉天開糾結怎麼使用,存進股市肯定不行的,這幾天香港各大報刊相繼報導英國首相訪華的訊息,有支援自然就有人反對,不過葉天明白,撒切爾終究是訪華了,至於訪華是幹什麼的,大家心裡都明白,伴隨著訪華,還很‘莊重’的摔了一跤,香港經濟進入寒冬時節,股市全面大跌,這時候投資股市,豈不是把錢往水裡扔。
其實在撒切爾訪華之前,香港經濟已經露出大跌徵兆,1981年7月,港府實行金融三級制,加強對財務公司管制,結果令財務公司的短期存款大減,加速信貸收縮,到了82年,大來信貸財務公司突然宣佈屬下財務公司無法還款,被迫清盤,導致恆隆銀行被擠提,並觸發持續不斷的銀行危機,包括恆隆、海外信託等8家銀行先後被接管或收購,進一步對地產市場造成衝擊,在如此糟糕背景下,難怪邱得根要將九龍銀行轉讓了。
“股票可以不買,房子一定要買的!”葉天沉吟片刻就做出決定。
自1978年起,香港的地產市道已開始脫離正常的發展軌道,如火箭般上升,以尖沙咀東部為例,地價在3年內上升了六七倍,樓價亦上升了3倍。地價、樓價的攀升,刺激了大量熱錢的湧入,南洋資金更是大舉入市,當時,香港“賣樓花”制度大行其道,只要繳付5%至10%的訂金,便可購得樓花,進行投機,而炒家對政府限制樓花的種種政策。諸如對樓花轉讓加重抽稅等,並不理會,投機炒樓風空前熾熱。
二十一世紀,內地有聲名赫赫溫.州炒房團,來到香港之後。葉天可是真正漲見識了,炒房算什麼,香港人早在幾十年前就不玩,他們玩的是炒樓,炒樓風最熾熱時,炒家索性整棟大廈炒賣。形成“炒大廈”、“炒酒店”熱潮,中環、灣仔、尖東等各繁華商業區頻頻傳出整幢商業大廈以高價易手的訊息,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金鐘的金門大廈,中環的聯邦、國際兩棟大廈的炒賣,金門大廈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期間3次轉手。售價從7.15億元增加到16.8億元,短短不到2年時間內升幅高達135%,聯邦、國際兩棟大廈在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期間2次轉手,售價從10.89億元升至22.35億元,短短半年間升幅逾1倍。
熾熱的炒樓風進一步推動地價、樓價上升,房價已遠遠脫離當時香港市民的承受能力,1975年香港中小型住宅樓宇每方尺約230元,一個400方尺住宅單位售價約9.2萬元。而香港市民家庭平均月入1300元,購買一小型住宅單位的款項相當於市民70.8個月。即約6年工資,然而。1981年地產高峰時,小型住宅單位每方尺售價已升至約1000元,一個400方尺住宅單位售價增加到約30萬元,而市民家庭平均月入約3000元,即購買一小型住宅單位的款項已相當於市民101.5個月工資,單憑樓市資料。現在的香港和二十一世紀的內地發達城市,沒什麼區別。
地產市道的大調整。甫踏入80年代已初露端倪,1980年第四季。地產市道已呈現呆滯,1981年初工業用地已經下跌,但商業用地價格仍維持上升,及至1981年7月以後,地產市道便全面轉入調整,1981年8月,港府的兩宗土地交易已傳出了市道調整的清晰訊號:第一宗是港府宣佈與發展商巍城公司達成協議,以22.58億元價格,收回面積達488公頃的元朗天水圍土地,一個星期後,港府再宣佈與大陸銀行洽商,以10億元價格售出中區美利道停車場,即新中銀大廈現址地盤。訊息傳出,市場大吃一驚,真實的土地價格顯示地產調整已無可避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大量面積滯留在大小炒家手中,地產市道的下調,只是遲早的問題,各路炒家不信邪,自然損失慘重,葉天買房,不會買那些公寓,而是直接購買高階別墅,樓市泡沫,高階別墅貶值最厲害,先帶著趙蕥芝看房,等到下月撒切爾到達香港,房價還會進一步下跌,跌到谷底,這時候結算,最合適不過。
葉天打車趕往趙蕥芝住處,因為下個月要出庭,受不了媒體追追訪問,趙蕥芝最近都呆在家裡,一方面躲避記者追尋,另一方面為出庭做準備。
剛認識趙蕥芝哪會,葉天的確激動,雖然趙蕥芝對他平平淡淡,每次見面葉天都要準備良久,像是朝聖一般莊重激盪,特別是趙蕥芝答應做他女朋友那一段時間,好像做夢一樣,行駛正常男朋友權利,都覺得是在褻瀆女神,不過相處久了,激情漸漸消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