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5部分

好處。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後,齊桓公死於宮廷政變,齊國迅速讓出了霸主權柄。自此以降,相繼稱霸的諸侯均以開疆拓土而威懾天下,“尊王攘夷”異化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管仲之道被暴力取代。

其二,便是管仲思想與儒家格格不入。

儒家以“賤商”著稱,在他們看來,管仲從出身背景到行事作風、施政綱要,都是毛病多多。在《論語?憲問》中,子貢就認定“管仲算不上是一個仁者”。《論語?憲問》中說:“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管仲的諸多經濟政策,無論是刺激商貿、鼓勵消費還是“以商止戰”,在儒家看來,統統都是異端邪說,鹽鐵專營政策也遭到儒家的抵制,西漢的武帝改革及宋代的王安石變法中,大儒董仲舒、司馬光都是專營政策的最大反對者。儒家在經濟治理上只有“三斧頭”:一是“以農為本”,二是“輕徭薄賦”,三是“克己仁義”。遺憾的是,這三條在管仲那裡都找不到。

在某種意義上,管仲是一個被********“謀殺”的改革家。

但儘管如此,在儒家的典籍中,提到管仲,仍然需要對他表示尊敬,稱其為“管子”,因為“至聖先師”孔子曾評價管仲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