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仙點頭,便一一吩咐後事。隔天,人便不見了。
子孫們按照吩咐,把他的衣冠冢建好,恰好有位風水先生路過,看了墓誌後問:“這風水地是誰選的?”
徐半仙的子孫便把內情告知。
先生嘆息:“以貪致貧,朝廷三年一試,哪有天天封官,這風水只能出漁民了。”
子孫忙問其故,先生指著出海的漁船船桅說:“這豈不是天天看見豎旗杆嗎?”
古傲本來帶搭不理的聽眾人天南海北的胡吹,但聽著聽著也來了興致,畢竟是在大城市裡混的,講出來的故事都引經據典大有來頭。
在豐登縣有個叫布衣灣的地方,那裡的居民,祖祖輩輩以男人占卜算命、女人看手相為生,傳統和風俗習慣大多至今沿襲保留,頗似吉普賽人,所以有人懷疑,他們是流徙到中國的吉普賽人。
布衣灣有許多傳說,譬如清朝的雍正皇帝與算命先生的故事、皇姑落難布衣灣的故事,和周公與桃花娘孃的故事等等。
關於給雍正皇帝算卦的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村裡來了兩個人,要村裡卜術最高明的人,給他們算一卦。
村裡最出名的一位中年能手,出頭接待這兩個人,他讓這二人報出了自己的出生時間,又仔細端詳一會兒他們的臉膛,然後十分肯定地說,他們二人一個是當皇帝的命,一個是當宰相的命。
兩人一聽,大吃一驚!相互對視了一下,心中暗暗叫絕:“好厲害的卦術!”
這兩個人正是微服私訪的雍正皇帝和他的大學士。
兩人又問算命先生說:“你自己是什麼命?”
算命先生一掐指說道:“兵部侍郎的命。”
之後,又說他將在某年某月某日進京,某年某月某日見皇上,某年某月某日被封官等等。
皇上心裡想:“你想得倒挺美,我偏不讓你當官,看你算得準不準。”
第七集 煉煙老太 第十一章 越來越奇
於是,皇上回去,提前一個多月發聖旨,讓算卦先生進京,結果遇上了連綿陰雨,耽擱了進京趕路的時間。
算卦先生恰巧在原算定的時間到北京見到了皇上,皇帝受到感動,真給他封了唯獨剩下的一個兵部侍郎的官。
布衣灣還有一個救助落難皇姑的故事。
話說同治年間天下大亂,皇帝的一個女兒落難失散,被布衣灣人收留下來。過了兩、三年後,又回到了北京。
皇帝為了感謝這些算卦的人,要封官給他們,但被他們婉言謝絕了。
“那就分些地給你們吧!”皇帝說。
“不要,要地沒用。”他們也不要。
後來又要給他們錢,布衣灣人還是不要。
沒辦法,皇帝只好說,“乾脆封你們走州吃州,走縣吃縣吧!”
於是,這些人從此走到哪裡,就到哪裡的衙門裡去吃住。
古傲說的興起,嫌一個不過癮,緊接著又說個更玄的。
在清朝中晚期,曾有這樣一段公案,桐城有位叫趙應的秀才,年過三十,屢考不中。
落魄中,一日街上經過,忽被一位當街的算命先生喚住,批頭驚說:“公子近日必因詩文之過,苦受牢獄之災!”
當街危言聳聽、利益惑誘,本是一些沒真實本事算命先生的常用技倆,況且古代讀書人大多不同程度的讀過易經,雖不精深,但也懂得一二,對於當街算命的這種把戲,趙應自然早了然於胸。
平日全以一笑代過,只是今日有些不同,要說這先生說些別的,趙應都不會心動,他卻說出自己的一個真實隱患。
趙應屢考不中,又有感於晚清政府的諸多腐敗,再加上本身性情的衝動,曾在朋友的聚宴上,即興詠出幾首抨擊時政的詩文。
要知道,早在清朝初期,就因為懼怕文人造反,曾大設過文字獄,很多在詩詞文章上有抨擊時政的作者,被含冤處死。
雖事隔百年,影響漸漸淡去,但當政者仍時刻注意著文人的動向。
趙應被勾起心事同時,卻也對算命先生另眼相看了,當想再繼續深知時,算命先生卻道:“我的道行很淺,只能看出些徵兆。不如我向公子介紹一位高人,城東有位隱士張離,不但觀人百年命事,而且還能改命修運、解災消難。
“如果公子能得到他的幫助,不但可以避除牢獄之災,更說不定從此功名早成,金玉滿堂。”
趙應雖半信半疑,卻也被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