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他這個臨時大總統煩惱的事情。
國內問題也有很多,比如民國之後數場大戰,北方跟長江流域數省經歷戰火之下,損失比較嚴重,尤其是河南、安徽、山西等幾省,短時間內想恢復起來恐怕會有些麻煩。河南省是個大問題,臨來北京之前他便派出了數個隊伍前往豫西、豫南等地考察,保守估計河南省因三年天災**加戰亂導致的難民數量將在200萬至400萬之間。因為很多縣城跟鄉鎮都在戰中被被焚燬,救災難度之大令他十分皺眉。保守估計年底今年河南收成將只有1907年災荒前的六七成,將近七年間河南省內收成不見增長反而銳減,可見這場從清末持續到現在的天災**跟河南省造成多大的麻煩了。距離夏收還有一段時間,根據考察隊發回來的資料,夏收前他必須往河南省調集至少10萬噸的糧食應付可能因夏收欠受而引發的再一次流民潮,稍微一個不注意便可能再一次引起民變。也是因為如此,他在抵達北京的第二天下午便發表臨時總統府第一號令,宣佈將從產量大省湖北、四川緊急調撥2萬噸雜糧進入河南救濟災民,同時宣佈撥發河南緊急農商救助款,將由還未解散的西部十省自治政府財政部暫時墊發200萬元,並承諾將在年底前撥發不低於400萬元用於恢復河南經濟,同時承諾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恢復經濟法案。
河南只是令他頭痛的其中一個問題罷了,國內的混亂局勢令他夜不能寢的還有很多。比如現在的他所控制的過渡政府,其實跟護國戰爭之前的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沒什麼區別。除了他現在的控制區域大了一些,工業基礎稍微完善,他的統治基礎跟中央威信力比袁時期稍微大了一些,基本與那時候無二。
北洋集團跟他之間的勢力調了個頭,從國內的第一勢力變成了第二。京津周圍、直隸、江蘇、東北三省都直接或間接在北洋集團的控制跟影響中,至少目前暫無北洋系的主要將領或者東三省兩位袁世凱親封的督軍向他投誠。在西南唐繼堯已經鞏固了他在雲南的地位,正式控制雲貴兩省,在李漢入主中央之後,成為了西南最強藩。兩廣地區也是麻煩之源,福建省的國民黨捲土重來背後有著極深的日本支援的影子,也令他感覺十分不安,這些個地方強藩不除,他反倒是一刻都不能感覺心安。
如果說袁時代他一直充當盟主高舉‘地方對抗中央’的大旗,那麼現在這一立場也隨著他入主中央而做出了根本性的改變,現在的他將要改變立場舉起‘強中央、弱地方’的大旗,直到消滅了地方所有反對勢力,抹殺軍閥混戰的萌芽。
國內國外現在有很多問題需要李漢這位臨時大總統去頭痛,不過眼前擺在他面前的最主要問題還不是這些,現在他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便是儘快搭起過渡內閣,讓他領導的過渡政府順利實現接管全國政權。
內閣高層人選南北之間還在爭吵之中,李漢點頭許給北方的幾個職位,現在北洋系內部為了這些職位爭得不可開交,除了給北洋的幾位總長、內閣總理、副總統雙方一早便敲定了人選不可更改,剩下被北方的一些次長席位,北方還在爭吵之中。臨時政府雖然已通知各處機構前來恢復辦公,但由於現在各部門都是一些老官僚或者北洋剩餘人馬,李漢用得很不放心。一來老北洋的官員跟他之間政治理念和執政環境的差異,這種陌生在一時間是難以消除的。二來,段祺瑞等北洋對這些中下層官員的影響力很大,李漢擔心一旦重用日後難免造成他的一些政策洩露或者意志受到北洋系的影響。
只好將在武昌時的全班人馬都搬了過來,包括特別而又龐大的參謀班子跟情報機構了。短短几天的時間,已經有人在私底下攻擊李漢“任人唯私”了。當然,國內媒體叫的再兇各方勢力也是緊閉上嘴冷眼旁觀,一朝天子一朝臣嘛,沒什麼好奇怪地。
說來說去,能信任的還是老人,能交心的還是那些跟了他多年的老下屬。張梅生的身體已經垮了,前年那一槍幾乎要了他的命,他的身體也不允許長途跋涉的奔波了,所以趁這機會,李漢將湯化龍率先調到北京來給他做內政部總長,其餘各部也在陸續北上之中。
護國戰爭的結果使李漢新掌握了山西、山東、河南、浙江、察哈爾、熱河六個省區,除了儘快妥善安排之外,他還需要制定一些強有力的措置,向舉國宣佈他的政治決心,以為正在南北奔走準備‘國會大選’的饒漢祥鼓足底氣。
29日這天,武昌傳來訊息,南北協議正式簽訂,內閣一眾席位總算是花落各家。換言之,徐世昌等人將在近日內乘車北上。耽擱了幾天的過渡內閣,總算是到了要成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