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部分

6年9月1日宣佈進入預備立憲階段。

對此遲來的順應民意之舉,國內依然萬眾歡騰,一些大城市甚至張燈結綵,敲鑼打鼓,學生、市民、紳商集會、遊行、演講表示慶賀,這說明,廣大民眾、尤其是紳商階層根本不希望、不喜歡革命,而是支援立憲。

但清廷並不珍視民情民意。在立憲原則上,它對權力的壟斷甚至超過了日本的明治憲法。結果連溫和的立憲派都極表反對:“政府寧肯與人民一尺之空文,不肯與人民一寸之實事”,開始號召“人民與之爭者,宜與爭實事,而不與爭空文”。從1910年1月起到11月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以地方士紳為主的“立憲派”發動了四次大規模的國會請願運動,聲勢浩大,遍及全國。但清廷就是毫不妥協,不願讓出點滴權力,拒不開國會,反而採取越來越激烈的手段鎮壓立憲運動。

這樣,在“立憲”與“革命”的“賽跑”中,支援革命的人越來越多。本來純從“道理”上說,立憲派無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論的前提是清政府在壓力下必能“讓步”,實行立憲。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則無論說得多麼“有理”,終將無濟於事。這一點,反對革命的梁啟超十分清楚,他看到了廣大留日學生因清廷“假立憲”而由支援“立憲”到傾向“革命”的轉變,確實,是清政府的所作所為才使青年相信革命派的宣傳。所以1907年初他發表《現政府與革命黨》一文指出:“革命黨者,以撲滅現政府為目的者也。而現政府者,製造革命黨之一大工場也。”確是一語中的。

辛亥革命前夜的1911年5月初,清廷出**了壟斷權力的“皇族內閣”,實際向世人宣示清廷根本不願放棄權力,結果使作為其統治基礎計程車紳階層與其迅速疏遠,最終棄它而去。清政府在政治上拒不變革,經濟政策也倒行逆施,就在1911年5月推出“皇族內閣”之時,它又宣佈要將原本股份制的民營鐵路收歸國有。為了保衛自己的產權,以紳商為主的幾省股民自然要發起“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風潮相對激烈,最後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索。然而,四川的保路運動的紳商首領一開始堅持的是毫不過激的“文明爭路”,他們刊發光緒牌位和以前諭旨中“庶政公諸輿論”“川路準歸商辦”兩句話,令各家各戶張貼,還要設案焚香。凡此種種,不可謂不文明、不溫和、不理性、不剋制。但清政府還是在9月初逮捕了領導保路運動的紳商首領,隨後在成都開槍打死30餘名手無寸鐵的和平請願者!在此種情況下,立憲派都不能不傾向革命,革命就成為“宿命”。

苛捐雜稅越來越重、民間憤怒越積越重、革命血仇越積越深,這才有了武昌一聲槍響,天下群起響應,至如今不過區區半個月的時間,關內已有‘湖北、陝西、湖南、江西’四地革命者群起擁護,眼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韃子之清廷即將壽終正寢了!

李漢的這一篇文,所用文筆甚是粗陋,便是易均室自認乃是貧苦出身,讀起來也是不斷皺眉,他、若不是這文的確扣人心扉、實乃近年難得的革命之拷問,以他之秉性是斷不能允許這篇文登上報紙頭版的首頁!

也實在難為了張梅生,通篇文章立意甚好,所鞭所笞無不直指問題中心。只是以他之能想為其著色幾分,卻惟恐失了文章本來的意思,只好皺眉苦思,反覆推敲有什麼地方可以做些修飾!

這份報紙共有八頁,其中不僅只有些有關天下大勢、革命理論之辯,還刊登了不少軍政府的施行政策、綱領,甚至還有軍政府的一些崗位招聘,比如他最近便深感不足,想要多招募些高文化的學生兵,稍微培養一下,這些未來可都是軍政府的高層將官、甚至科研人才。

見二人還忙著做最後一次校版,準備在中午前將出版確定並開始印刷,李漢打了個招呼之後悄悄離開了,他還有著一堆的時間需要去做呢!

出了就位於軍政府駐地附近剛劃出來的《中國之聲》報紙的總部,他帶上幾個警衛,一路往李東來的辦公處走去。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倫

“斯蒂芬??泰伯?不,是卡倫??比利斯??韋伯先生,好久不見…您好!”

李漢笑著看著這個如今面上青腫,臉上額骨已經餓得凸起來的洋人騙子,笑得十分開心,在他的眼中,或許此刻的李漢就好似來自地獄的惡魔一樣危險、恐怖了!

“真是太讓我失望了,我將你從地獄中救出來,結果你是怎麼報答我的?謊話、謊話、一個接一個的謊話!”

臉上遽然冷了起來,聲音也寒地好似冰塊一般,李漢冷哼連連,“比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