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基本解決了。一公頃十五畝,每公頃產糧15噸。雲麥播種100公頃。”
“可能不行,種糧不太夠”清月這些天已經培育了兩批種糧,種糧田一公頃多些,要應付30噸種糧的支出還略微不足。為了保證糧種的質量,種糧的種植比較稀疏,畝產要低了很多。
所以,眼下的種糧,大概只夠播種七十公頃。
“七十公頃也行,到七月份,就能收穫1000噸糧食。現在黑夜麾下人口差不多有2500左右,兵士食量大,普通人食量只有一半不到。如果全額供給,每月消耗糧食在120噸左右。不過戰馬和牲口也喂一部分糧食的話,恐怕消耗要翻上一倍。”黑夜粗略地做了一番分析。
春小麥如果收穫達到預期,可以敞開供應4個月。
但是,如果像現在一樣,趙一彪帶領軍隊和馬匹散在外面,自己負責供給。奴隸和平民只按照足量的半數甚至更少供給,每月消耗的糧食才30噸左右。這批糧食收穫後,就可以吃上3年。
由此看來,開源與節流同樣重要。
要經營一個勢力,糧食是重中之重,絲毫馬虎不得。
黑夜粗略估算後,又把其餘的農作物粗略地作了安排:“豆類、蔬菜、調味料都需要種植。另外,還要開闢牧草場,大量種植牧草。糧食作物,初定為一百五十公頃,一百公頃精耕細作,另外五十公頃可以粗糙一些。改良過的種糧不夠,便用普通糧種替代。牧草場的草籽充足,便差人尋空地四處播下,多多益善。反正不是糧食作物,也不怕別人來搶。”
清月和青苗都點頭應下,接下來便是安排人手。
青苗的屬民有五百多人,但其中老人與孩子,佔了四分之一左右。精壯男女勞力,每公頃能分配到的,還不足三人。由這些人主導,其餘人打下手。每公頃分派10人,耕牛一頭,農具若干,應該是能完成勞作了。
至於是以分包的形式,還是統一勞作的模式,便由文鍾來謀劃。細節部分,黑夜無需過問,只要把握好綱脈就可以了。
天氣回暖,持續升溫,轟轟烈烈的大生產就要開始了。
與十八寨議定,並支會了五國國主,黑夜先開始圈地。其實他所需要的田地並不多,總共不會超過兩平方公里。但是,對土地的質量要求頗高。一般燒荒開墾的新田,農作物的產量比較低。必須是地勢平整,排水通暢,而且耕作過的熟田,才有可能高產。
黑夜找到範青萍,由他出面,同外面交涉。以金幣和丹藥開道,換取良田。
“青萍,此乃重中之重,務必要促成,哪怕多耗費一些也值得。”黑夜嘮嘮叨叨的,說了一大通話。
範青萍近日出了不少風頭,一改往日頹勢,意氣奮發道:“大當家請放心,青萍必不負重託。”
黑夜還是不放心,又叮囑了一些細節:“農民耕作,不可能每天往返山裡。良田離開十八里磨刀嶺,不得超過十五里。萬一遇到特殊情況,也來得及應對。”
範青萍對農業一竅不通,他記牢各種要點,不敢大意。
送走範青萍,黑夜又找到文鍾,因為他發現自己遺漏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自己要長久經營,不能僅滿足於蒐羅精壯勞力,婦女,老人,孩子,都要重視起來。
文鍾正在流民的臨時營地中巡查,見到黑夜親自找了過來,連忙過來敘話:“主公,有何吩咐?”
黑夜沒有立刻回答,目光落在剛有翠芽點綴的樹林裡。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孩子,正在林中追逐,灑出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有幾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坐在小凳上,背靠大樹曬太陽。
幼有所養,老有所終,鰥寡孤獨皆有所用。
一個勢力的人員構成,複雜無比,從年齡段來說,不能僅關注青壯年。
“庭軒,曾幾何時,我們也是如此。”黑夜一指小樹林,對準了嬉鬧的孩子:“我們奴役了他們的父母、兄長,至少還是給他們一點回饋吧。”
“主公,你這是”文鍾一時半會,腦袋還沒轉過彎來。
黑夜嘆了口氣,繼續道:“我想成立個學堂,把這些孩子收攏起來,傳授他們一些知識與技巧。他們關係到我們勢力的將來,他們是希望。”
“主公高義,庭軒佩服。”文鍾略一回味,立刻明白了黑夜的意圖。儘管此舉有洗腦之嫌,但對於這些孩子,又未嘗不是一件大好事。
在戰亂年代,不是每一位領主都有這樣的好心。他們不需要民智開化,他們需要的只是聽命、賣力的健壯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