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為所有的企業危機管理策略第一目的是希望保護企業利益最大化,保護品牌,然後才考慮是否報復媒體等其他因素。顯然,起訴後企業的利益損害是巨大的。企業始料未及的明顯失誤是:

錯誤一:大陸媒體的力量遠大於臺灣等其他地區,遠大於他們想象的力量。大陸媒體在民眾心目中有很高的公信力,有相對崇高的話語權。 媒體既可以將企業品牌推上榮譽的寶座,也可以讓品牌頃刻聲名掃地。聯合起來的媒體的力量更是無可比擬的。

錯誤二:判斷錯了自己的免疫力。儘管代工企業是在後端不做品牌,但像富士康的某些做法,尤其是不善待勞工這樣的品牌危機,一定會最快傳遞給其客戶。面對輿論的譴責和壓力,富士康的客戶的判斷不可能不受到影響。而且為了在公眾樹立良好形象,品牌廠家將會考慮是否替換代工企業。像手機、筆記本領域,競爭對手華寶、仁寶、廣達的實力都在富士康之上,品牌企業的選擇餘地非常廣泛,所以隨著事情的發展富士康能否保住自己的“代工頭”地位前途未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章 情感公關策略(9)

錯誤三:沒有立即整改立即通報給媒體,錯過了修正品牌形象的最佳機會。8月份,已經知道自己是有缺陷的,蘋果公司的報告已經點出了缺失:“調查組認為,在大部分調查專案中,該供應商遵守了蘋果規定,但調查組的確發現了違反《行為法則》的行為及需要改善之處,調查組正與該供應商著手解決。……員工加班時間超過了《行為法則》有關最高每週工作60小時、至少休息一天的規定。調查組檢查了多個產品線工人7個月的加班情況,發現35%的人的每週工作時間超過《行為法則》上限,25%的人一週連續工作六天……”可惜,企業只把這一問題當瑕疵,沒有重視。

錯誤四:對博奕力量衡量的偏頗。原來一定設想過,可以透過一審二審終審等漫長程式可以摧毀記者,摧毀當事記者的心理,或者利用司法機構的程式來整垮記者。沒成想質疑法院受理此案的動機和籲求司法機構充當社會正義的堤壩的呼籲隨處可見,而且後者完全佔了上風!

此外,無論起訴結果如何,勝訴或者敗訴(後來的結果是“和解”),企業都是失敗者,因為企業的目標是保護品牌。而顯然在這一段時間裡,富士康的品牌損失是巨大的。

如果站在企業的角度,他完全可以採取相反的策略來保護自己的品牌危機,以獲得品牌利益和企業利益最大化,也只有採取針對特定環境的”保護”策略,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實際管理成效。

比如以整改為主線行動。對照蘋果公司的報告改進位制度,整改加班制度——行動通報給媒體,贏得媒體的支援,取得社會的諒解。邀請部分社會人士參觀工廠環境,開放部分企業環境……對內召開員工座談會,與員工溝通。意在建立穩定而不激進的勞動關係……聯絡更多的媒體,如果先前報道不夠準確,與事實有出入,希望推出更接近事實的報道,傳播認為公正的更多來自一線的報道……

第四章 慎用資訊控制策略(1)

第一節 資訊控制策略的應用背景

資訊控制,能夠作為企業遭遇危機時有效應對的手段,但在資訊傳播渠道廣泛且迅速的今天,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確實,無論是怎樣實力雄厚的企業,縱使富可敵國,縱使縱橫商場,也不可能完成對傳媒的全面控制,從而達到完全封鎖資訊的目的。網路的出現及迅速推廣,更是宣告了資訊控制時代的終結。

然而,從一開始,企業的公關危機就是與資訊傳播聯絡在一起的,沒有大眾傳媒的四面夾擊、一浪高過一浪的追蹤報道,根本不存在公關危機,只要民眾(消費者與潛在消費者)沒有受到影響,企業真正的危機就沒有到來。這樣一個結論的得出並不是單純的邏輯推演的結果,而存在邏輯上的必然性和實務上的已被證明的應然性。既然如此,不難想到倘若企業負面訊息僅在非大眾的範圍內傳播,對有效預防危機的到來是何其的必要了。

以上的論述似乎自相矛盾:資訊控制是有效預防危機的手段,然而在現今時代似乎又是不可能的?

其實不然。從大環境上,傳統媒體一向是宣揚正面積極資訊,遏制負面消極資訊。既然傳統媒體並沒有而且將來也不可能被網路全部取代,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企圖對資訊進行控制,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性。

企業要進行資訊控制,並使其行之有效而不是適得其反,一定需要有嚴格的條件。即客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