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在《中國證券報》上的公告顯示,公司根據2002年10月18日召開的公司四屆四次董事會關於“公司利用部分閒置資金購買國債事項”的決議及公司內部審批程式,進行國債投資。從2002年11月起公司累計匯款3億元至閩發證券北京營業部,購入國債,截至2003年12月31日所購國債收盤價計算餘額市價總值為億元。公司截至2004年2月27日已賣出國債收回資金億元,目前尚有部分國債未賣出,按收盤價計算餘額市價總值為億元。公告稱該國債交易是公司透過證券營業部自主直接進行,沒有與證券營業部簽訂任何契約合同,沒有委託機構進行。

6月16日,還擔任伊利獨立董事的俞伯偉先生對搜狐財經表示:“我們三個獨立董事對此事完全不知情。”

之後,搜狐財經查遍了伊利公司2002年的公告及上證所有關公司資訊,確實沒有發現該公司2004年3月9日所釋出公告中所提及的“2002年10月18日召開的公司四屆四次董事會的決議”。另查,如此大手筆的投資,在此後的股東大會決議中也沒有提及。

至於3億元國債的賣出,俞伯偉透露的情況與公告也有很大出入,他說:“3億元國債是在被媒體曝光和上交所質疑後,公司才發表了公告並賣掉了億元,剩3800萬元沒有賣,根本不是剩下一個多億沒賣,而是後來又買了億元的國債!”

當時伊利的另一位獨立董事王斌也證實了俞伯偉介紹的情況。

在伊利集團於2004年8月3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已經免去了俞伯偉獨立董事的職務。獨立董事王斌也主動提出辭職,王斌在辭職書中對公司繼續提出質疑。

附:2004年12月20日《廣州日報》對伊利前董事長鄭俊懷的採訪報道:

伊利股份董事長鄭俊懷:證監會調查越早越好

2004年12月20日 10:52:00來源:廣州日報

採訪中,鄭俊懷大部分的時間用於回憶其貧困的出身以及一生的家庭變故,其間幾次拭淚。直到最後,鄭俊懷才表示,其一生的信仰和經歷將決定他無愧於伊利這個企業。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章 強大執行力原則(8)

在伊利風雲迭起之時,鄭俊懷還特別提到伊利這樣一個大企業,穩定將有利於千家萬戶的利益。——採訪後記

一向以作風強硬聞名業界的伊利股份董事長鄭俊懷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落下淚來。

這是近兩個月以來,伊利股份接連遭遇“罷免獨董”、國債風波和華世商貿股東疑雲以及證監會立案調查、股價在一個多月內跌去30%等一系列風波後,鄭俊懷首次接受記者採訪。

“今天不談獨董事件。”

記者:為什麼要一定罷免獨董俞伯偉?

鄭俊懷:可以說的、該說的我們的公告已說了,我們和證監會有約不能擅自對外發布,因此我們今天不談“獨董事件”。事件中的其他人有不守規則隨便向外釋出訊息的,但那是他們的事。

(背景:6月15日,伊利接到獨董俞伯偉擬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國債買賣等事宜進行專項審計的函。6月17日,伊利監事會提出罷免俞伯偉,而以俞伯偉為首的3位獨董則提出進行專題審計,6月22日,內蒙古證監局核查小組進入公司。)

記者:伊利第五大股東——華世商貿的股東為何一度由伊利高管的親屬擔任?

鄭俊懷:任何一個自然人都可以購買一家公司的股份,我自己也可以買伊利的股份。自己人買自己公司的股份是對自己公司的發展有信心的表現。

(背景:華世商貿成立於1999年12月,當時以伊利股份兩名中層管理者名義註冊,目的是解決管理層持股,2002年該公司由伊利5名高管家屬以個人出資形式增資。2004年該公司被轉讓給自然人。)

記者:金信信託作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東,竟不派一名董事、監事,不提名一名管理層。如果入主伊利不是為了做實業,那麼金信信託很可能只是為了幫助伊利股份秘密完成管理層收購,是這樣嗎?

鄭俊懷: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所有權與管理層分離,因此股東不一定要派經營者進入公司的,這很正常。

由證監會說了算,這也是給企業一個說清楚的機會呀,我希望這個調查來得越早越好,調查結果出得越早越好。

記者:你穩坐伊利集團一把手的位置已經22年,你的信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