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主給算上的,但趙國如果是強國,魯國就是大國中的弱國了。
魯王年少,年少者就可欺。魯國公主又是魯國唯一的公主,還是魯王親姐,在魯國威望極高,人人皆知。所以選她的好處在於魯國一定重新成為皇帝最忠心的臣子;壞處就是這個公主自己的名聲問題了。
但這個名聲問題,又在她的出身上變得沒那麼嚴重了。
畢竟永安公主就是英帝之女,魯國公主等於是自家孩子,這壞名聲還算問題嗎?不算嘛。
黃松年道:“說她是永安之女,誰能作證?”
他這麼說,在座的其他人只是笑。
一個道:“永安和那個姜元都死了,你叫我們去哪裡找證據?”
另一人說:“不要生氣嘛,永安在時,你也是見過他的,莫非還在生當年永安戲弄你的氣?”
在座的人都鬨笑起來,黃松年的臉色就更難看了。
永安公主年輕時在帝都是一個很有名的公主。雖說帝裔多有荒唐的,但那都是公子,公主荒唐的還是很少見的。像永安這樣敢把健奴帶進寢宮的,就更少見了。
不過喜愛健奴也只是永安一個極為微小的過錯而已,她最出名的就是喜歡追求帝都中出名的少年公子。
說是追求,更像戲弄。因為永安並沒有真正鍾愛一人,而是凡是出名的公子,不管是才學好的,還是長得好的,還是家世好的,只要名聲在外,永安都會令人傳達愛慕之意。
黃松年年少時也算是很有名的了,不過他不是以才學或容貌出名,而是以人品。他是出了名的人品好,忠厚、誠懇。
這麼一個老實人,年輕時被永安糾纏數年,好幾次都氣得當眾失態,到現在都是友人們笑話黃松年一件趣事。
一人道:“我觀這摘星公主的行止,說她是永安之女,倒有八分準。”
黃松年冷道:“事實上,她其實根本沒有身份。連這個公主之位,都是偷來的!”
他就咬定了魯國公主生母不詳,在魯國當一當公主,沒人在意,但要讓她當皇后就絕不可能!野史傳言,不能當真!
毛昭出來打了個圓場:“這魯國公主畢竟是魯國唯一的公主,又是魯王之姐,依我看,還是將她召來,不然魯王面上無光。至於召來之後,要不要為後為妃……再說,再說。”
黃松年見此才點頭,“只能如此了。”
第454章 誓師
黃松年幾人議定後; 就去起草文書奏章,送到各城各縣各諸侯國去了。因為皇帝選皇后,皇宮裡肯定不能只有皇后和一群妃子,所以各地都要“選女進上”,這送來的都是各地廣有美名、賢名的女子; 或著姓家族之女。
同時; 他們也要遣使親自去各諸侯國送這個“好訊息”。
就是在皇帝“正式下旨”之前,他們先讓使者把訊息“暗地裡”遞過去,表示“皇帝要選後; 聽說你家有淑女佳媛,皇帝心嚮往之; 你高不高興?驚不驚喜?”
這是給各諸侯國準備謝恩的貢品的時間,陪媵、珍寶、錢物等; 不是說句話就能準備好的。這樣等皇帝的聖旨到了,大王們接了旨以後,才能立刻打點行裝; 送公主入帝都。
姜姬這裡得到的訊息比使者來得更快,不是藍田到了,而是商人們已經在最快的速度把訊息送到了。藍田只告訴她皇帝要選後; 她在預選之列。商人們卻把黃松年、毛昭等人都給說出來了; 比如黃公贊魏女; 毛公稱趙女等等。他們怎麼知道的呢?因為前往各城各國的使者就是黃松年等人的門徒,或是弟子,或是友人; 或是客卿。他們受命往各國去,孤身上路的少,大多都是隨熟悉的商隊一起走,不但安全,有的大商人還能充當介紹人、導遊。
於是,商人們就從這些門人的出身和去向推斷出了各位大佬都是什麼傾向。
往魯國來的是徐公家人,是一個還未出頭的讀書人,據說極擅詩琴,名叫白哥。
這麼特殊的名字,她一下就記住了。
不過白哥先生要慢一點,他把這趟公差當成了遊山玩水,聽說他讓送他來的商隊先帶他到別的地方去,什麼時候到魯國就不知道了。在以前也不乏因為使者到得太晚而致使公主錯過選後的憾事。
姜姬聽過後就算了,現在擺在眼前最重要的是跟趙國的盟約。她的使者,應該已經到趙國了。
天氣一日日變得溫暖了,迎面拂來的春風都帶著春天的氣息。
趙序無所事事的在行宮中游蕩。
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