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瞧著家裡能給你二姐預備多少妝奩,仔細記在心中,將來若是給你備少了,也好和家人分說幾句麼。”

宋竹雖然家境單純,從未有過什麼親戚爭鬥的事情,家中更沒有侍妾婢女,少了無數勾心鬥角之事,但她也並不傻,自小在街坊中聽聞了許多事,知道趙元貞所說,其實是如今非常普遍的風俗,即使是至親姐妹,彼此間對嫁妝也都是斤斤計較,若是家人不能一碗水端平,甚至是負氣和孃家斷了往來的事,那也是有的。

其實,也不能怨這些小娘子太市儈,如今的世道,對於嫁妝,的確是看得極重。這一點,宋竹心中自然有數,不然,她也不會只肯嫁宋學計程車子了……

也不知是何時興起的風俗,前朝對於女子嫁妝其實並不講究,可不知哪年哪月起,天下就興起了厚嫁之風。這風俗盛行到了什麼地步?一般人家有女兒待年,請了官媒來聘時,是要把嫁妝明碼標價寫出一張單子來,若是陪嫁有地,還要寫明是何等田地,又有沒有水澆,若是婚事成了,這一封嫁妝單子是要跟著新婦一道過門的,倘若名實不符,夫家告上官府,退婚的都有,孃家這邊父母還要以敗壞風俗為由,在堂前枷銬三日。有些人家若是看重了女兒家的人品,又嫌嫁妝太少的,還會派媒婆上門和孃家討價還價,把婚事當了買賣來做,為了把女兒嫁出門去,父母得一趟趟地往嫁妝單子上添錢添物……即使是大富大貴之家,若是連著辦了七八個女兒的婚事,少不得也是元氣大傷,非得趕緊娶幾個新婦進門才好。

這樣的風俗一旦蔓延開來,上至天家,下至流民都是難以倖免,所以天下間不知有多少才貌雙全的姑娘,因為家事不豐,或者無法出嫁,或者只好含淚下嫁,由是又生髮出風氣:若是家中有女成年不嫁,街坊四鄰都會將其父母視為吝嗇之人,議論紛紛也是少不得的,更有甚者,這家人的男丁也就不好說親。

這樣的厚嫁之風南方最重,所以南人溺嬰是家常便飯,越是大富人家,生女就越是不舉,一戶人家就只得一個嬌女兒的事情屢見不鮮。多年下來,反而有大批男丁討不到娘子,遂成為南方聞名的怪現象。宋學之所以提倡薄嫁,就是因為北方連年戰亂,人丁本來就不豐厚,若是還和南方一般介意嫁妝,導致生女不舉,大批光棍無法成親,北方的人口便永遠都無法繁衍起來。

也因為宋學提倡薄嫁,宋大姐宋苓議親時,宋先生又剛傾全家之力辦了宜陽書院,根本拿不出多少錢來做嫁妝,所以,宋大姐出嫁時,陪嫁是罕見的簡薄。這件事在坊間是傳為美談的,宋竹也聽過外頭的傳聞:據說當日宋家欲為宋大娘子添妝,大娘子婉言回絕,只道:多年積攢,自有嫁妝全在腹中。不論宋家、曾家皆不解其意,待宋大娘子過門以後,閉門三月,抄錄珍善本無數,眾人方知其有過目不忘之能,多年來誦讀經典均可背誦。更兼夫家路遠,書籍運送不便,遂以此法送來陪嫁云云。

書籍本就是很貴的東西,更兼宋大娘子也是有名的書家,如此嫁妝不但雅緻,而且貴重處不輸給富貴人家,在當日也是傳唱一時的佳話。可實際如何宋竹心裡清楚,之所以這麼操作,一來因為曾家也是提倡薄嫁的北學中人,二來,卻是因為當時宋家的確是拿不出錢——除了不能變賣的祖產以外,宋家所有活錢全都投入書院之中了。

雖說二叔令人送來了多年的積攢,四嬸也欲變賣自己的陪嫁,已經改嫁的三嬸更是頻頻來信詢問,想要幫扶一把,但二叔在外為官不易,家中積蓄全為大房開辦書院,本就有虧於叔伯,如今再用他的積攢,於心何安?四叔平日照看家業辛苦勞碌,更無半點私心,多年來四房毫無私蓄,現在還要靠變賣四嬸嫁妝來湊錢,大房更不可能接受,而三嬸業已改嫁,已算是外人……總之,因為這些種種,大姐才會主動提議不要置辦箱籠,所謂的抄書為嫁,說穿了乃是母親小張氏無奈之下,為她出的主意:她是曾家長子冢婦,底下還有許多兄弟,若是真就是隨身帶去的那些簡薄物事,以後少不得要受妯娌們的褒貶,在舅姑家的日子怕也過得難堪。

為了此事,宋竹沒少見母親沮喪哭泣,直唸叨著對不起故世的從姐,沒把她唯一的女兒體面地打發出門。也就是因為如此,二姐這才主動提了要尋宋學士人為夫,而且最好還是家境單薄些的——二姐面冷心熱,宋竹心裡明白,她這是體諒到了家裡的難處,更是體諒到了母親的難處……

如今家裡倒也緩過來些,不像是大姐出門時那麼拮据了,可大姐、二姐,都表態不讓家裡給置辦嫁妝,宋竹也不願成為例外,二姐明白母親的難處,她也明白:雖說大哥大姐和母親的感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