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質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兒和中小學階段,所以古語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說法。
著名兒童教育家葉聖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從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講,幼兒時期的可塑性最大,這個時期加強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培養,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而且也比較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相反,如果這個階段不注意對孩子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等長大了再去糾正就比較困難了。
一個人素質的高低,往往在他與人相處的言談舉止、文明習慣中就可以看出。一個研究生想出國深造,各方面的考查都合格後,他去大使館辦理簽證。使館人員找他談話時,他不是亂翻人家的東西,就是打斷別人的談話。最後,使館人員的簽證意見是拒絕入境,理由是這位研究生缺乏學者風度和應有的禮貌。
文明的語言、儀表和行為,就如同一封介紹信,把自己的身份介紹給別人。讓孩子學會做現代文明人,是真正愛孩子,也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1.訪日的刺激
講公德,守秩序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幾年前,我帶幾名中國少年去日本參加數學比賽。僅僅3天,我處處感到日本國民的素質比較高。
日本的人行橫道兩側都是紅綠燈,只要紅燈亮著,所有的行人都靜靜地等候,沒有人闖紅燈;只要人行道上的綠燈亮著,所有的汽車也都靜靜地等著。
一天夜裡,我們在中國青年報駐日記者的陪同下,去東京最繁華的街道觀光。在一條小馬路旁的紅燈下,靜靜地站著一位行人,而馬路上並無一輛車透過。
為此,我很有感觸。日本人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如此自覺地遵守秩序。想想在國內,馬路中設定著高高的隔離護欄,不是也有人不管不顧地翻來跳去嗎?所以,交通安全意識實際上也是國民素質的一種體現。
日本地鐵客流量相當大,但不管是在地鐵站,還是在車廂裡,到處都是靜悄悄的。不少人在埋頭看書,即使有人說話,也都把聲音放得很低,怕影響旁人。
在下榻的賓館裡,人們彼此見面彬彬有禮。上電梯時,外面的人耐心地站在兩側,等裡面的人走出來,才順序進入。而我們的孩子,電梯門一開就往裡衝,有時竟和出來的人撞個滿懷。於是,他們常常被電梯門口的服務員請出來,等裡面的人都出來後,再讓他們進去。幾次之後,孩子們也懂規矩了。
在東京迪斯尼樂園,遊客如雲,卻秩序井然。每個大型遊樂專案前都排著數百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學生。
日本領隊先和我們的孩子商量:“這個遊戲要排一小時的隊,大家玩不玩?”“玩!”孩子們商量決定後,自覺排好了隊。
在排隊的這一個小時裡,我仔細觀察了一番:排隊入場的地方就是一根繩子和幾根樁子串在一起,排隊的人順著繩子走過去。繩和樁子並不高,一抬腿就能跨過去,但根本沒人這麼做!日本的孩子很守秩序,一個挨一個地往前走,沒有人在隊伍裡亂擠,沒有人大聲說話。我們的孩子則老是在隊伍裡串來串去,一會兒去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旁邊的日本孩子不時地看他們,以為他們在“加塞兒”,弄得我臉上一陣陣發燒。
在公園的公廁門前,也排著一行隊伍。我以為廁所裡擠滿了人,走近才知道,裡面只有幾個人。排隊的人都站在門口,出來一個人,再進去一個人,大家都很自覺。我看到一個日本小女孩,用廁所裡準備的擦手巾擦乾手,發現地上掉了一個小紙片,便彎腰撿起來,放進廢紙箱。然後她又回頭看看,確認沒有把洗手檯弄髒,才往外走。路過門口她抬起頭,發現我正在注意她,便朝我微微一笑。我也朝她笑了笑,讚許地點點頭。
沒有人監視,沒有人提醒,每個人都在自覺遵守著紀律,保護著環境衛生,給後面的人留下清潔的環境。
我們的孩子不愛排隊,進餐廳、進廁所都是橫衝直撞,好像對那長長的隊伍熟視無睹。一個孩子因為自己去逛商店,竟讓一車人等了半個多小時,引起別的國家的孩子的不滿。吃飯的時候,看到自己愛吃的就拼命吃,一點兒也不顧及別人。
看上去是個行為習慣的問題,本質上是目中無人,我行我素,這種道德缺陷,在這一代獨生子女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文明禮貌是最基本的國民素質。日本社會盡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國民的文明禮貌確實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