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役中立有戰功,這一年,鄭和二十九歲。

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鄭和三十一歲。以後,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七年(1409年)、永樂十年(1412年)、永樂十四年(1416年)、 永樂十九年(1421年),奉命出使西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鄭和曾受命到舊港,給賜其宣慰使印信。

宣德五年(1430年),於是,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這年,鄭和年五十六歲。三年後,鄭和於西洋返回途中,卒於印度古裡,年五十九歲。

鄭和墓在南京城外牛首山。

鄭和立其兄鄭文銘之子為後,命鄭賜,字恩來。

鄭和出身於回教世家,是回教徒,為他出使西洋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但鄭和對宗教有一種包容的態度。他尊重佛教,並受戒為弟子,法名福善。這又使他在出使眾多佛教國家時有很多便利之處。

另外,鄭和還尊奉媽祖。媽祖又稱天妃,是中國人敬奉的靖海娘娘。

3.為什麼選擇鄭和做正使

《古今識鑑》卷八記載:鄭和〃身高七尺,腰大十圍,四嶽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過面,齒如編貝,行如虎步,聲如洪鐘,才負經緯,文通孔孟,博辯機敏,長於智略,知兵善戰〃。據說,明成祖欲通西洋,問擅長相術的袁忠徹:〃三寶領兵如何?〃袁忠徹回答說:〃三寶姿貌才智,內侍中無與比者,臣察其氣色,誠可任。〃於是,明成祖朱棣就任命了鄭和統督部眾前往西洋,結果所至畏服。

這種記載或者不無誇張之處。但是,鄭和能夠在近三十年間,統率大隊人馬,出使三十餘國,顯然是才智過人的。

近年,在福建長樂顯應宮出土了明代雕塑像群,其中的巡海大臣,有人認為這就是鄭和的形象。

2003年10月,在印度南部城市,當年華人較集中的柯枝,發現了一尊鎏金鐵像,供奉在一座中國寺廟中,其裝束形象與顯應宮出土的巡海大臣像極為相似,據認為這也是鄭和像。

第122節:天下共享太平之福(5)

遠下西洋,出訪萬國,這是一項重大的使命。這樣重要的工作為什麼要用宦官擔任呢?這就與明朝的政治制度有關了。

朱元璋一再申明對宦官的禁令,不允許宦官干預政事,但只是不允許他們參與決策,而以宦官擔任政事,傳命出使,在洪武時期也是很經常的事情。朱元璋說:〃大抵此曹只充使令,豈可使當要路,執政操權,擅作威福?朕深鑑前轍,自左右服役之外,重者不過俾傳命四方而已。〃 所以,洪武時期命宦官出使的事特別多,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明朝宦官與外官屬於兩個系統。宦官是天子和親王的私臣,是內官,是皇帝的家人,直屬於皇帝,所以,有關宦官的制度規定都寫在《皇明祖訓》中,與朱元璋對親王公主的規定並列。朱棣靖難奪位後,對宦官更為倚重,選擇宦官擔任使節,就是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了。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有戰功,深得朱棣的信任,再加上他的個人才能和出身、宗教背景,選派他出使西洋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4.鄭和船隊的航海技術

鄭和船隊遠航,歷盡艱難險阻,但都能化險為夷,順利返航,在當時不能說不是奇蹟:文獻記載了當年航海的壯麗景象:

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域,迥隔於煙霞縹緲之間。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歷通衢者。

鄭和的遠航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和航海技術。

鄭和船隊的規模是空前的,船隊由寶船、戰船、座船、糧船、水船組成,共大小船隻百餘艘。其中〃寶船六十三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 明代一尺相當於0。311米,大號寶船長曰138米,寬曰56米。船隊中還有二千料海船和八櫓船。據現代學者推算,二千料海船排水量約為1000餘噸。 船隊各種人員包括官校、旗軍、勇士、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書算手、陰陽官、醫士,鐵錨、木埝、搭材等匠,水手、民稍,共27800餘人。船上備有充足的糧食、淡水、鹽、醬、茶、油、燭、柴,等等。

比鄭和稍晚,即西方史學家所說,進入了世界大航海時代。如果把西方著名航海家的航海規模與鄭和相比較的話,更能看出鄭和下西洋船隊的龐大。

1492年,晚87年,哥倫布航海,發現新大陸

帆船 3艘,最大的排水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