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楚國·先賢傳》:“患足中風,使胡生按摩治之。”《史記》還有用足針結合足部按摩治療疾病的記載:“熱蹶,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足部按摩),疾旋已。”《大戴禮記·解詁》記載:“曾子病,其子曾元抑首(頭部按摩)、曾華抱足(足部按摩),痛緩之。”隋唐時期《千金翼方》卷十一記載:“常以膏摩(小兒)囟上及手足心,甚闢風寒。”明代李時珍記載了蒜泥貼足心治鼻衄、桐葉煎水浴足治水腫,至今仍為臨床常用方法。現代仍有人將附子搗爛貼湧泉穴來治療咳血量多、手足厥冷者,臨床療效十分顯著。這種實踐出現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相距很遠的不同地點。在西方,古埃及被認為是反射療法的發源地。埃及人對科學與醫學的發展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埃及繪畫中描寫有4500年前醫生在病人的手部和足部進行治療的情境。經過若干個世紀以後,反射學從埃及傳到希臘、*,然後經羅馬帝國傳到歐洲。也有人認為,反射療法始於5000年前的古印度,以印度教和佛教為主的宗教文化傳播到亞洲其他地區,如對佛教的傳播進行追蹤可以發現,反射學也有可能是隨著佛教僧侶從印度流傳到中國的。到了我國唐代,日本僧人在中國學習,他們掌握了醫用按摩方法並將之傳入日本,在日本發展成為今日的足心道及指壓療法。中國元代時期,威尼斯的馬可·波羅在歐洲翻譯了《金蘭循經》,從而將中國的按摩術傳到了歐洲。反射學在歐洲得以匯合。此外,美洲也有采用足部按摩治療疾病的記載。反射學的一種形式……區域療法,曾在歐洲流行一時。區域療法對機體的某些區域施加壓力,以達到減輕疼痛和緩解緊張的目的。20世紀初(1917年),美籍醫生威廉·菲茲傑拉德的著作《區域療法》公開發表。其後,美國、英國、德國、瑞士、奧地利、前蘇聯等國的學者也相繼發表了許多有關反射學的論著,分別從解剖學、神經生理學或心理學的角度,用現代醫學的研究方法對足部反射區進行研究,並結合足部反射區治療的臨床經驗,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雙足反射區圖。與此同時,東方的足反射療法也在迅速發展。瑞士護士馬薩弗雷特(Schwester H。 Masafret)編寫了Gesund in die Zukunft(《未來的健康》)一書,其主要內容是足部按摩。在臺灣傳教的天主教神父吳若石用該書的方法治好了困擾他多年的風溼性關節炎。1980年以後他舉辦了足部按摩學習班,在臺灣推廣這一方法,被一些人稱為“吳若石神父病理按摩法”。後來臺灣的反射學工作者正式註冊成立了“中華足部反射區健康法協會”,成為足部保健從業者的行會組織。改革開放以後,足部反射區健康法透過各種渠道傳回我國大陸。在杭雄文先生等眾多專家、學者的努力下,1990年4月,在北京舉行了首次全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討大會。199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覆同意成立“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並指出:“足部反射區健康法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顯著、無副作用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方法,尤其對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有其現實作用”。同時全國各地也成立了相應的足反射療法學術機構。在衛生部的關心與支援下,經過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的努力,足反射法從業人員有了自己的職稱“反射療法師”。 反射療法師作為衛生行業的特有工種,於2007年4月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大典》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足反射法已成為一個新興的保健產業,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曾在北京召開過九次全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討大會,國家領導人曾四次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參會代表。4。 足反射法對人體的作用對足反射法來說,由於雙足上存在著與全身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所以,不管是頭痛、腳痛、腰痛,還是其他器官的疾病,都是採用“醫腳”的辦法。足部反射法對全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促進血液迴圈由於人體雙足足趾是人體的終末端,遠離心臟,很容易出現末梢迴圈障礙,供血不足,靜脈回流不暢,一些新陳代謝的廢物可能在足部沉積下來,產生某種毒素,侵犯各個關節和器官,引起關節炎和一些器官的病變。透過對足部按摩刺激,使足部的血液迴圈通暢,可帶走在足部積存的代謝尾產物,運到腎臟處理後排出體外。由於雙足處於距心臟最遠的一端,雙足的血液迴圈改善,將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亦處於良好狀態。(2)調節各臟腑器官的功能對足部反射區施加的刺激,透過神經反射作用,能調整其所對應的臟腑器官的功能,延緩這些臟腑器官的衰老過程,